[噬罪] 噬罪者小心得 - 從李春生談李柏皓、王杰、王翔

作者: hsinchen (Ethan)   2019-07-15 18:57:54
李春生,李曉君的父親,在痛失掌上明珠之後,人生便活在悲傷與憤怒之中。
在得知當年以殺害李曉君的罪名而鋃鐺入獄的王翔假釋出獄後,更加的憤怒與不滿,進而
辭掉原本的工作,終日駕車尾隨王翔的一舉一動。王翔抱持著贖罪的心態不僅沒有對此一
行為加以制止,更是坦然上前和顏悅色的關心。而恨意滿溢的李春生變本加厲,除了刻意
擦撞王翔外,甚至在夜深人靜時到王家住所張貼傳單,但對此王翔始終抱持著虧欠李家的
愧疚任憑李春生恣意妄為。
隨後發生陳芷玲的失蹤案,滿腹怨懟的李春生憤而走向了私刑正義之路。
在噬罪者後段的故事中,著墨在王翔與李春生的關係。失去愛女的苦楚在李春生的心裡種
下怨恨的種子,隨著時光流淌,王翔在囹圄裡付出青春與大好前程的代價,背著殺人的罪
名假釋出獄,而李春生由傷痛、疏離漸漸演變成乖戾、嗔怒,導致行為開始出現偏差。
喪女的李春生以恨為磚、用痛作泥,砌了一堵無形的圍牆,把自己囿於其中,將餘子擋在
外邊。李柏皓的處境不禁令我想起《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著相似遭遇的劉天晴,但已
經成年的李柏皓總不能如劉天晴般拗脾氣,他必須考量父親的感受,即便他如何殷殷的噓
寒問暖,耽溺於悲憤之情的父親眼中只有無辜斷魂的妹妹和罪不可赦的王翔。對李柏皓來
說,他失去了妹妹,失去了媽媽,也失去了爸爸。
其中有一場戲是李春生對兒子表達喪女之痛是難以想見的,盼他不用承受這份痛苦云云,
向他訴諸自己對失去女兒的椎心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確是很哀痛,但相同都是面對失
去至親,我認為痛是無從比較、無法比較的,難道李柏皓就比較不傷痛嗎?另有一場戲是
李柏皓在電話裡問父親是不是還在責怪他,當時若是有找到妹妹或許憾事就不會發生,可
以見得李柏皓不僅哀痛、慍怒,還帶有懊悔。如果說悲傷好似一池深水,李氏父子都在其
中載浮載沉,懊悔就是銬在李柏皓腳上的沉石,恐怕讓他終身只能浸潤在傷痛裡。
得知王翔假釋後的李春生,便大費周章地開始跟監王翔,鬼祟的舉動也驚動了范秀媛和王
杰,也帶出了目前唯一一場被害者家屬和加害人對質的戲碼,場面雲淡風輕,但看在我的
眼裡可覺得王杰心中勢必萬丈波瀾。王杰是一個很不誠實的人,他要求哥哥在應徵時造假
,在感情世界中對洪怡安不忠,在墜樓案中對警方作偽證,在聊天中對王翔謊稱所為(李
春生的車子故障)。王杰說謊成性或多或少與當年李曉君的命案有關,謊言讓他免於牢獄
之災,殺人重罪也能靠瞞天過海安然度過十餘年,也許正是養成他說話總能天花亂墜,慣
性欺瞞的原因。
但天底下怎有屢瞞屢成的事呢?潘天愛的影片讓王翔有前科的事情曝光、唐娟的接近讓洪
怡安發現這段不倫戀情、李春生的跟監讓王翔知道車子還是有被動手腳,謊言從來不能遮
掩事實,只會讓事實昭然若揭之時變得更醜陋,就不難想見被謊言封存十餘年的李曉君命
案,拆封之際會有多慘烈。
至於李春生和王翔之間的互動,雖然王翔用逆來順受一以貫之,但情況卻只是更加惡化,
李春生的怒火不消反漲,所作所為更是得寸進尺,眼看就要鑄下大錯。王翔面對李春生侵
門踏戶的行為,僅是不停的用虧欠二字作為縱容的理由,加以心平氣和的關心被害者家屬
,只是這都猶如乾柴,更添增李春生憤怒的焰火,兩造(就劇情看來)從來就沒有平心靜
氣的一起面對這場悲劇。從王翔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他是堅信「害命就得贖罪」,王家負
了李家,由我來擔起這份罪惡;陳家害死阿標(這點我其實不很苟同),追根究柢就是陳
國雄的錯,而我就來替阿標聲張正義。我想這也是王翔在面對李春生的踰矩行為之下,仍
能以自我虧欠自圓的原因。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槍手李曉明被槍決之後,被害者家屬的傷痕不會因此痊癒,加
害者家屬的愧疚也不會就此抹去,終將是要能放寬心,或許才能更坦然的面對事變。但當
遭逢此般事件,要能夠學會放下(或者是說冷靜)的道理,說永遠比作來的容易。
猶記得二○一六年發生在內湖的小燈泡事件,無辜的四歲女童當街在母親的眼前被殺害,
如今想起來仍不勝唏噓。但當時有件事情令我百思不解,就是在其母出來面對記者、社會
大眾說明時,卻出現質疑她情緒不夠悲痛、發言過於理性的聲浪。其實一開始的我也是對
於她的理性感到驚訝,但後來想想這是多麼堅強的一股力量,她絕非不痛不慍,而是能將
滿腹苦楚與滿腔怒火沉澱,過濾無益的雜念,再結晶出這片堅毅。相較於李春生走火入魔
的行徑,我認為面對劇變和創傷,悲與怨都在所難免,但重要的是要藉此轉化成堅定的力
量,而不是受其牽制與引導。
以上一些看劇的心得,希望最終回各個角色都能夠有善終。
作者: nicooooo1986 (妮可何)   2019-07-28 23:24:00
推心得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