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https://ukmybaby.pixnet.net/blog/post/49057972
我平常比較少看喜劇,因為節奏自然、恰到好處的喜劇實屬難得,俗女養成記對我來說就
是部佳作!剛看頭兩集,就覺得好喜歡!整部戲看起來流暢又溫暖,一切是那麼自然,讓
人笑中帶淚,看起來心暖又放鬆。
一開始看戲十分鐘我就看到了我的表演老師、好多喜歡熟悉的演員,簡直就是劇場界、金
鐘金馬的同學會,真的不能錯過!
俗女養成記描述的是一個六年級生年屆40歲的年代,跟我目前七年級正在30歲起頭的階段
有一些微妙的差異,劇中的設定、角色的處境、家庭的情境,有些部分讓我覺得熟悉、有
些部分讓我覺得有些遙遠陌生,但是無論是六年級或七年級的女性,在台灣社會中沒有改
變的就是一個「女人不結婚生子就不會幸福」這樣看待的角度。
從首集播出的過程中,我們看到藉由劇中女性角色的嫁與不嫁、嫁的好與不好、在
婚姻家庭中有的選擇權有多少,來帶出不同年代女性生命的酸甜苦辣。
二姑姑雅子的故事讓我好心疼,雅子是一個有自己主見的女性,跟伴侶在一起一段時間,
卻因為婆家對於生育歧視的要求,不願意讓自己處在那樣的情境中,因而忍痛與伴侶分開
。在那樣的年代,雅子走的是那麼的前面,但她所處的環境,卻連不想藉由父母處理兩人
關係,而是兩個人好好面對、好好告別的機會都不可得、無法作主。
陳嘉玲後來提到:「二姑姑終生未嫁,一輩子孤單一人」,但我想,是嗎?二姑姑真的孤
單嗎?就算有家庭小孩,那些面對空巢期、伴侶離開早逝的人,其實一個人品嚐孤單滋味
的人,也是非常多呀。二姑姑思想那麼進步前衛,與其與不合適的家庭伴侶結合,不如一
個人好好過日子。我想這個階段嘉玲看待二姑姑的方式,其實是她自己內心恐懼的投射,
她害怕會孤單一人。
我特別喜歡小嘉玲跟阿嬤在床上談的那一段,
要選擇有錢的人還是窮的人呢?要選擇帥的人還是窮的人呢?
相親結婚沒有選擇的阿嬤可能在心裡想:「如果我也可以有選擇的話」
不知道阿嬤最終是否可以理解,女兒雅子,不過也是想要一個有選擇的人生而已。
女主角嘉玲的個性滿符合我目前看到許多的未婚未生六年級女性的狀態,她們有真誠爽朗
的個性、在職場上也有自己一套的生存法則。只是嘉玲給人一種迷茫的感覺,她好像還用
著社會眼光看待著自己,我想是那個階段的社會壓力真的太大了,在七年級,不婚不生的
人還算是找的到自己的支持社群(這同溫層男多女少),但六年級的女性處在這樣狀態的
人可能真的比較少,一場喜酒,就讓嘉玲開始懷疑自己。
我很喜歡喜酒的那場戲,許多細節都很寫實,人看待人的方式、人衡量人價值的方式,都
是社會上常見的現象,我特別喜歡導演的一個小反諷,就是:「一個成人做出在吃飯場合
指指點點別人要不要結婚生小孩這種極度不禮貌、逾越界線的事,卻還跟小孩說要注意禮
貌」,哈哈哈那場戲真的快讓我笑死。
而且從來不會有人跟男人說「沒有工作起碼要有家庭」,暗示「你要不就是賺大錢事業
有成要不就生小孩才圓滿」,好像人生除了全部投入在工作或全部投入在家庭,女人沒有
第三種選擇一樣。
有工作可以養活自己的陳嘉玲,難道不值得有第三種讓自己更自在的選擇嗎?
其實有,只是要看她敢不敢走向比較少人選擇、但自己過得舒服的道路。
陳嘉玲跟伴侶江顯榮的關係,讓我覺得有些模模糊糊不清不楚,他們好像室友一樣,習慣
了一起生活,但是對於要走進婚姻、對於婚姻的期待、婚姻裡種種人與人關係的界線,其
實都沒有說清楚,婚戒就來了、婚紗就試了、房子就買了,感覺嘉玲慌慌張張、帶著害怕
就走入了婚姻,然後覺得這樣可以為她自己帶來幸福與內心的安頓。
我還滿喜歡他們兩人日常互動,但嘉玲如果是一個有辦法做到規規矩矩、修剪自己來進入
較傳統婚姻的女性,她早就已經結婚了。但你看嘉玲小時候的睡姿就知道,能讓自己自由
自在地伸展對她來說是多麽重要,不舒服自在會要了她的命啊,所以我對於他們關係走向
是比較悲觀的。
我喜歡這部戲偶爾講一下現在、偶爾回顧一下過去,
一點一滴都讓我慢慢明白,為什麼陳嘉玲會是今天的陳嘉玲。
我也對於戲中描述人與人關係的細膩溫暖感動著,無論是小女孩間的付出和好、婆媳間對
於豬油的共識、幽默卻關心家人的爸爸, 這些小細節,都讓我感受到,人與人相處間的真
心,小小的,但有可能會讓人記一輩子。當我看到婆婆把原本收起來的東西一一擺回原位
時,所有的委屈感都得到了療癒。
真的是好好看喔!而且主題曲好好聽,我最喜歡一句歌詞
「我不是好人 也不是壞人 我就是你的人」。
好期待接下來的集數,想一起陪陳嘉玲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