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6385
陳菊生平搬上小螢幕 公視台語台推出首部自製戲劇《自由的向望》
黃衍方 2019年11月28日
公視台語台推出首部自製戲劇《自由的向望》,監製鄭心媚邀請朱平、蘇奕瑄、鄭文堂三
位分屬20、40、60歲世代的導演,個別拍攝三部30分鐘的短片,從他們所屬世代的觀點,
談論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在近六十年來的危機、轉變、希望和隱憂。
朱平編導的《回來就好》發想自李明哲事件,描述國中生冠民的爸爸到中國進行學術交流
,卻自此家人失聯、音訊全無,再次聽到他的消息,是中國政府宣佈以觸犯法律之名將他
拘捕並起訴,媽媽深怕高調的舉動會為家人帶來意外的悲劇,於是選擇沉默,母子間的隔
閡因此逐漸擴大。
朱平表示,像李明哲事件這樣的事情,在台灣基本上已經不是個案了,每個人都有可能面
臨這樣的風險,「我希望這支片子可以讓大家理解這樣子的資訊,理解到我們生活在台灣
可能有這樣的風險。」
朱平又說,以他的年紀,基本上沒有經歷過所謂不自由的年代,但是正因為這樣反而更應
該去瞭解過去的歷史,知道這一切有多麼得來不易之後,你才會有更有動力去保護它,「
比如說投票,就是你現在可以保護自由民主的方法。」
蘇奕瑄編導的《家族無共識》是一部黑色喜劇,以三一八學運作為背景,描述一家人為了
替阿嬤的忌日做對年而回到老家,眾人表現上看起來和樂融融,但實際上卻各有心思。蘇
奕瑄以這一家人當作台灣的縮影,描述各個世代不同的政治想像,並呈現世代之間的溝通
不良。
蘇奕瑄表示,他在國高中仍要讀三民主義的年代長大,家裡的政治傾向也比較偏藍,「我
在那樣的家庭長大,其實我小時候是政治冷感的」,直到後來她到法國留學,知道別人是
怎麼看台灣之後,才開始主動認識台灣的歷史。
蘇奕瑄又說,因為資訊發達,他們這一代跟上一代對於民主自由的想像是非常不一樣的,
現在選舉將至,他的「同溫層」裡對父母輩都有一些擔憂,「這個世代的鴻溝好像都一直
出現在家族裡面」,她認為三一八學運對年輕世代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於是決定
用它作為背景,透過一個家庭講述台灣不同世代之間的差異和衝突。
鄭文堂編導的《吹海風》以現任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為主角,描述1986年,因為美麗島事件
而被捕的陳菊,經歷六年多的牢獄生活終於獲釋,出獄那一天,警備總部開車送她回家,
經過台北到宜蘭之間的濱海公路時,陳菊感受暌違多年的海風,眼眶不禁紅了起來。本片
會穿插回憶和想像,知名台獨運動家陳智雄也將現身。
鄭文堂表示,什麼樣的人就會拍什麼樣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因為創作就是有感而發。
他是1958年出生的,台灣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之中,有一段是他的成長過程,所以他對戒
嚴有一定的親身感受。「我是在那種氣氛中長大的孩子,所以我會拍美麗島事件、(拍)
戒嚴時代的那種氣氛。」
鄭文堂說:「經歷過那個黑暗,所以你會覺得那個光芒很重要,你不要再把自己的光遮起
來。」他強調,從戒嚴時代一路走來,到現在大家都可以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政治主張,這
是很不簡單的事情,所以他的創作核心,就是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光、要好好的保護它。
《自由的向望》雖然是公視台語台的自製戲劇,但是並沒有嚴格限制台語使用的比例。監
製鄭心媚表示,希望儘量以台語為主,比例上自然就好,不過後來三位導演對台語都蠻堅
持的,片中的台語大概有到八九成以上。
鄭文堂甚至在與工作人員溝通時也大多使用台語,他表示,其實很多人都有說台語的能力
,只是不習慣講、或者沒有遇到需要講的場合,因此他會鼓勵演員跟劇組成員在拍片現場
儘量講台語,即使有點困難也沒關係。
蘇奕瑄表示,因為家庭因素,他聽得懂台語,但是不太會說,幸好這次她找的演員台語都
很好。朱平則說,他的主角是一名國中生,這造成他選角上的困難,因為在台北要找到台
語流利的國中生很不容易,甚至他的另一部作品,要找二十幾歲台語流利的男生來演出,
也很困難,講台語的人真的越來越少。鄭文堂笑道:「所以台語台很重要。」
《自由的向望》將採取三部短片連播的形式,預計12月18日下午1點半於光點華山電影館
首映、12月22日晚上8點於公視台語台播出,詳細資訊可鎖定「自由的向望」官方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