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週末追完近期最夯的台劇「想見你」。
關於時間軸以及時空理論的部分,有很多精彩的討論,
在此暫且跳過。
想要談談這齣劇的幾個關鍵字。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劇中關鍵的戒指上鏤刻著的英文字句,
出自西蒙.波娃的越洋情書: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
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雖然本劇不像其他穿越時空的題材,
有非常明確地穿越條件或方法,
是一捲錄音帶,是一首歌的時間以及「想見你」,
而想見你必須是非常想見你。
而到底要有多想、如何想?
說到底,想念無法量化,
在不同時空的兩人,也許在對稱的某個時間軸,
彼此深深思念,而觸發了條件。
任何回去的時間、共處的時間,
所有改變的以及不能改變的,都有其意義。
#LAST DANCE / 最後一支舞
這首歌當年收在伍佰專輯的B面第一首,
甚至沒有拍過MV。
就像錄音帶B面播放時,A面也同時倒轉,
類似的概念在日本電影《愛的成人式》也曾如此呈現。
故事有B面,時空也可能有A、B面。
當我們正在向前,過去可能正在倒轉。
關於「LAST DANCE」一詞,
在日本哲學作家岸見一郎的書裡,曾經提過:
有一首歌叫〈為我留下最後一支舞(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歌詞的意思是
「你可以和其他喜歡的人跳舞,但希望你將最後一支舞留給我。」
岸見一郎在相關的專訪裡,也說:
在舞會上,會有「互換舞伴」這樣的場合,
法國香頌 Last Dance 裡,
有句說的就是無論舞伴如何換,「也要把最後一支舞留給我」。
而所謂相愛,就是即便你看見愛人與別人開心跳舞,
自己也會開心,因為你們信任著對方,
也知道在心底深處,
終會把最後一支舞的時間留給彼此。
第一次看到這段話的時候,
覺得非常地美。
也象徵著物換星移後,那人依舊。
#莫比烏斯環(Möbiusband)
維基百科:http://tiny.cc/2q5gkz
第一次記住這個詞彙,是在東野圭吾的小說《單戀》裡,
東野圭吾用這個概念來解釋男人與女人的關係:
我認為男人和女人的關係,就像是梅比烏斯環的正面和反面。
如果是普通的一張紙,背面不管到哪裡都是背面,
而正面永遠都是正面,兩者不會有相遇的一天。
但若是梅比烏斯環,心想是正面而往前進的話,
不知不覺間就會繞到背面。換句話說,兩者是相連的。
這世上的所有人,都身處在這條梅比烏斯環之上。
沒有完全的男人,也沒有完全的女人。
從此我就對這個神奇的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比烏斯環的「對稱」和「無限循環」的概念
也被廣泛地運用在幾何學以及各種文本的主軸,
在這齣戲裡,也被運用在兩個關鍵的地方「戒指」跟房間的擺畫,
對於兩個人的相遇、分離還有一切的努力,
留下了非常明顯的伏筆。
房間 http://tiny.cc/stjhkz
#愛情的盡頭
最後是想談談,對於這齣戲裡「愛情」的思索。
編劇對男主角的感情線始終明確,
1998的時間軸裡,
令李子維開始在意、感到動心的,始終是黃雨萱。
不論是雨中的女孩、不論是被陳韻如藏起來的狀態,
他就是感覺得出來。
他的愛情,有1998年的愛情,
也有2019年一路走來的王銓勝與黃雨萱的愛情,
也有最後結局的走在沒有穿越時空的李子維與黃雨萱的愛情。
王銓勝與黃雨萱的愛情,是建立在王詮勝(李子維)的知情,而延續的愛。
黃雨萱的愛情,則是無法預知的,
無論是回到過去,在青澀的陳韻如歲月裡與李子維越走越近,
還是在與王詮勝相遇後,
她始終是那一個單純獨立、活潑勇敢的女孩。
也就是在已知/未知的背景下,
他們終將相愛。
然而當大結局一切灰飛煙滅、一筆勾銷的當下,
你還是會不免悵然,
王詮勝與黃雨萱的愛情不存在了,
為愛勇敢、奮力穿越的黃雨萱不在了,
為了守護心愛的人,費盡千辛萬苦的李子維(王詮勝)不見了。
正因為是以上帝視角觀看所有角色,
所以不忍看到已深深喜愛的角色受了那麼多磨難,
就像一起談了一場戀愛,
不忍最後兩人在時空的迷藏中並未相逢。
李子維跟小雨萱的愛情,
沒有那些風雨,憑著的,就是兩個人的「本質」。
也是給劇迷的一種「現世安穩」的幸福。
因此,我不會將兩種配對視為相同,
只能說,無論是不是同一個軀殼或時空,
他們都可能相遇,進而相愛,
比較像是「機會」與「命運」的不同。
關於各種時空理論,
不論是循環、還是收束、還是平行,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從最後一支舞的LAST,到愛情的盡頭的END,
演員、編劇、劇迷、觀眾一起做了一場好長的夢。
愛情的盡頭,是我知道你在那裡等我,
那不是結束,也許如同莫比烏斯環般,
只是一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