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播畢過了一個月,好像稍微才從想見你的坑爬出來一點點……但發現心裡還是有一些感
觸與想說的話。說實話一開始是因為佳嬿追的,一直看到第一集最後照片出現才真正吸引
我開始往下看。
劇名是想見你,一開始也是以雨萱為主視角,算是愛情為主體的戲劇,對我而言,黃雨萱
與李子維穿越時空的感情確實令人動容,但真的打中我的其實是敘述自我認同的部分,像
韻如、俊傑與銓勝。自我認同確實是一輩子的課題,但是在懵懂徬徨的十七八歲,開始看
清光明背後的黑暗面的階段,更是成年之前尋找自我定位的轉捩點,這樣的不穩定感可能
會導致我們走上另一條看似結束、實則未知的道路。
回想過去,十七八歲的自己覺得最重要的困難與未知,或許到了二十八歲,都已從大雨點
變成小雨點,但是對於當下的自己,卻還是過不去的關卡。雨萱的個性或許一直以來都比
較符合團體生活的狀態,所以不論是大雨萱或是小雨萱都感覺討喜可愛,這樣從小開始的
正向增強也讓雨萱的自我認同更加穩固,周遭的支持系統也更完整。但韻如不同,在整天
都需要團體生活分組,群聚的校園生活裡,她的安靜與習慣獨處變成了一道隱形的牆,讓
周遭的人不願主動靠近。這樣的韻如就必須要改變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寧靜也是一種力
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是或許這樣的生活方式無法擁有雨萱能擁有的那些目光與情感
,像是同學的噓寒問暖共吃便當、屁孩子維的喜歡。韻如說過: 我也討厭原本的自己,到
底她討厭的真的是原本的自己,還是她討厭的是這樣的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得到那些她想要
的呢?我們不可能擁有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俊傑的守候與溫柔也是因韻如而生,而非雨
萱(當然,那不一定是韻如想要的)。人生是取捨還是平衡呢?回想自己,我們真的足夠認
識內在的自己嗎?
在經歷了一些悲歡離合,痛苦與快樂,已經學會戴上面具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我們還
記得內心小房間內的另一個的自己嗎?劇中沒有演出,但我想或許二十八歲的韻如已經找到如
何讓自己與他人相處最舒服也最適合她的距離。而我也感謝十八歲跌跌撞撞卻又努力想認
識自己的自己。
感謝為這齣戲劇努力的所有人,讓我們彷彿也回到了那年青澀的時光,坐在書桌前小心翼
翼寫下小煩惱大煩惱的自己,並且與當時的自己說,別擔心,我在這裡,繼續走下去吧。
一點拙見,與大家分享,真的很喜歡這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