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誰是被害者

作者: reggiewang (freshman)   2020-05-26 00:46:34
在看《誰是被害者》的過程中,大概是以每十分鐘一次的頻率在心底驚呼。視覺衝擊倒是
其次,而是看著各國以《CSI犯罪現場》與《信號》等影集,相繼證明小銀幕的懸疑推理
認真起來絲毫不輸電影後,台灣終於等到了《誰是被害者》:挾帶整齊卡司、精緻劇本與
高標準的幕後團隊,本劇絕對是類型台劇的成功嘗試。
以一樁無名溶屍案作為開場,《誰是被害者》在首集就用聳動情節吸住觀眾。鑑識官方毅
任(張孝全 飾)、刑警趙承寬(王識賢 飾)與記者徐海茵(許瑋甯 飾)三線並進,很
快爬梳出人物網絡,不論是調查者或報導者、都可能是加害者與被害者,透過一個個案件
解構角色執念與傷痕,從議題到敘事,《誰是被害者》都展現出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
難得的膽識與野心。
「諷刺的是,這些死者生前沒有人在意他們是誰;死了之後,我們才透過他們的遺物,拼
命想去了解他們生前的樣子。」
在「懸疑燒腦」這個詞被濫用的時代,《誰是被害者》拒絕故弄玄虛,緊湊明快的敘事節
奏是本劇迷人的地方:每集開頭埋的雷、在尾聲總能引爆,斷點讓人欲罷不能。首兩集分
別用溶屍、自焚讓案件曝光,以《紅衣小女孩》儲榢逸領導的美術團隊,將社會新聞驚人
還原,挑戰觀眾胃口與接受度、也補足過往台劇最為人詬病的特化層面,頗具儀式感的索
命設計,甚至有幾分《火線追緝令》的影子。
除了執行精良,劇本也充滿議題性:《誰是被害者》藉由被害者動機、揭露他們生前最大
的折磨,來自性向錯置、網路霸凌、勞資糾紛、懷才不遇、負罪憂鬱與家庭失和,才被迫
走上絕路。私以為本劇最精彩的逆轉,是在第三集尾聲、方毅任與徐海茵發現案件並非連
續殺人案,而由尋找兇手轉為搶救「下一位被害者」,兩位主角正式從旁觀者變成當事人
,對於命案人物有更多情感投射、也撐起後段趨緩的追查節奏。
全劇最亮眼的角色,非徐海茵莫屬。前兩集的她為了搶獨家不擇手段、冷漠世故神似《目
擊者》的Maggie(同樣由許瑋甯飾演);但在第三集尾聲,覺察到自己的報導無意間促成
案件發生、連結自身童年陰影,許瑋甯的演出由強悍轉而敏感,徐海茵角色成長曲線頓時
豐厚了起來。面對罹患亞斯伯格症、卻與案件有莫大關聯的方毅任,張孝全前半段發揮稍
嫌單調,所幸有徐海茵的引導、劇情才得以推進。
事實上,《誰是被害者》能夠扣人心弦,配角群居功厥偉。飾演被害者的演員們都在有限
戲份中表現得恰如其分,甚至讓人期待有更多角色外傳;其中以分飾兩角的鄭人碩與爆發
力十足的李沐最讓人印象深刻;前者將陰鬱悲憤的哥哥和油滑貪婪的弟弟切換自如、甚至
聲音都有戲,後者則將一夜長大、對於生死由害怕到漠然詮釋得極有層次,武裝之下依然
是渴望父愛的少女,與張孝全對戲絲毫不落下風,令人驚艷。
「活者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即使如此,《誰是被害者》依然有難以忽視的缺陷。除了趙承寬角色太功能性(王識賢的
個人魅力,少了台語就是不夠味);大反派宣揚以死亡證明人生價值的作為,基於角色遭
遇其實可以接受,但當這段自白以外放情緒陳述,對觀眾而言是錯愕大於同情,也模糊了
其他被害者的苦衷,「遺願事件」後段解決得太理所當然,是美中不足之處。
《誰是被害者》最可貴的,是對於敏感議題的關懷與謹慎、並用寫實又不失溫度的方式為
其發聲。儘管以兇殺命案為號召,但如何好好活著才是全劇要旨。誰是被害者?或許我們
每個人都是,只是有的傷痕看不見。見證了無盡殉道者與留給親人的遺憾,《誰是被害者
》的結局必須樂觀,讓觀眾在黑暗之中,努力相信希望就在雲的後面。
更多劇評/影評推薦,歡迎追蹤官方帳號:
https://instagram.com/reggie_screening?igshid=1bm0kdyc3aev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