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參與返校編劇,這兩天看了影集和大家的閒聊,
在臉書寫了一個改編思維過程,
想說順便放到PTT分享。畢竟我的文字是從這裡開始的。
看了反映,好像我擔心的「為什麼不好好照著原作講就好」的聲音沒有聽到。
算是鬆了一口氣,從30年後劉芸香的視角來看這個故事,似乎是行得通的。
當一開始要改編返校這個遊戲時,我breakdown 遊戲後,我覺得有三大問題要克服。
1. 故事文本篇幅長度
這是一個4小時內可以結束的小品遊戲。大部分的遊戲內容是密室逃脫式的謎團,走來走
去,躲鬼,找來找去等過程,扣除掉移動尋找死掉重來,真正的「故事情節」只有:
方芮欣爸爸外遇被媽媽陷害入獄出獄變乖,和輔導老師戀愛後「偷聽」到好像輔導老師
和殷老師有什麼秘密,一氣之下從學弟口中套出書單名單給白國峰害死所有人自殺成鬼
徘徊校園。
我自己覺得,這個故事改成影像只有半小時的分量。
就是一個獨立遊戲小品,不是什麼3A大作遊戲時數破百的RPG。
鬼域是一個隱藏和體現罪孽的異度空間,作為遊戲很好,但是作為影集,難道我要讓觀
眾看WTF的角色不知道在哪裡叢三小嚇滿八個小時?
對,八個小時。這是我第一個要處理的課題。
第二個,是方芮欣角色的斷裂。
我一直搞不懂這角色。很怪異。
一開始是個白蓮花,然後才華洋溢,結果因為失戀,送出一張書單害死一堆人。張老師
也沒劈腿,聽到曖昧幾句話,就闖出這種潑天大案。
為什麼?為什麼失戀的恨意如此之深?然後還一副白蓮花的樣子?
我不接受她蠢,不知道後果這麼嚴重。主角可以犯錯,不可以蠢,何況她冰雪聰明,然
後在這事上面蠢?她親眼看到爸爸被整,難道她希望起碼殷翠涵被酷刑弄得人不像人丟
回來?
這女的好可怕啊!那那個單純的白蓮花是誰?我要怎麼呈現這個角色的斷裂?
遊戲說得很清楚了,方芮欣說謊。但遊戲其實沒有處理她怎麼從腹黑魔女到白蓮花或是
反過來的過度-因為遊戲不用。
但是戲劇要。這牽涉到第三個問題。
3. 遊戲和戲劇本質上的不同。
這是最艱難的一關。
遊戲不需要戲(故事和戲不一樣)。遊戲需要的是操作與回饋,因為遊戲先天有一個極
強的敘事角度,就是:玩家就是主角。很多遊戲的主角沒有姓名,沒有個性,沒有背景
。因為他就是玩家。
我們不用給任何提示,說明,前提或背景,把一個人物丟到一個異度空間,透過關卡,
劇情道具,操作與回饋的引導,玩家自己就會成為主角往下走。
怪出現,關卡困境,殺死主角,就是殺死玩家。卡關的焦躁,謎團發現的喜悅,真相揭
露的震撼,都是直接同步率百分百的。
所以,玩家不用知道方芮欣說謊的戲劇過程,因為,玩家就是方芮欣。是玩家開槍殺死
殷翠涵,是玩家割開魏仲廷的脖子,是玩家把書單交出去,是玩家自己跳樓自殺。
但戲劇不是。觀眾不是方芮欣,只是一個旁觀者。所以改編後,方芮欣的每個戲劇轉折
都要有具體的情節和情感,從旁觀者的視角同情,共感,認同方芮欣把書單交出去,是
必須,合理,可以接受且動人的。
不是不行,但是我怕,一旦這樣做了,可能出現兩個問題:
方芮欣這個瘋狂到極致的病嬌角色是否反而被消弱?
以及,這樣故事是不是又會面目全非?
所以,我認為,我反而想把方芮欣的極端更加強,從遊戲的bad ending開始延續,然後
直接讓她成為作祟的厲鬼。
而玩家,站在一個似遠又近的視角,一點點碰觸方芮欣,揭開方芮欣,去摸索這個怪異
,瘋狂,絕美又孤傲的靈魂,去愛她,恨她,與她沉淪與救贖。
所以,這個「似遠又近」,就是劉芸香。她的謊言與逃避,她的懦弱與傷口,她的愛與
追求,她面對的扭曲與權力,都呼應方芮欣又不同於方芮欣,從而可以代表玩家的視角
,遭遇,同化,救贖方芮欣。
於是,遊戲中的一切關卡,轉化為兩個少女在生死之間的糾葛與愛恨,至此,遊戲方能
成為「戲」。
上面這三點說起來好像容易,但是我沒什麼經驗,也不太有才能和天分,真的要想清楚
這三點,落實這三點,我掏空了一切。只能一次次用很笨的功夫一直想一直想。
中間還很弱的想問問看要不要得到電影劇本,對,我很沒出息想參考,但是被拒絕了。
人家首推團好歹會出攻略吧,看一下攻略路線也好。但是不給看。
嗚嗚好吧,那就只能繼續埋頭想。
要怎麼在戲劇下成立遊戲獨有的樂趣?
要怎麼樣用更親切的視角來思考白色恐怖?
到底自由是什麼?謊言又是什麼?鬼又是什麼?
詩又是什麼?
我曾經跑去馬場町公園坐了一個下午,在那邊午睡,想像會不會有冤魂給我一些啟示。
整個寫作過程中,我不會忘記的是,我一次在想結局。
我剛剛上完社大,騎車從中和回來的路上,我總算想到張明暉的遺言。
我趕緊在路邊停下來,下著冷雨,我穿着雨衣在路邊拿手機錄音,一次一次說著張明暉
的遺言。一次一次重複咀嚼和思考這段台詞和情感,在深夜的路旁哭泣。
我覺得好像一切都連在一起了。劉芸香的苦難,方芮欣的苦難,台灣歷史的苦難,我自
己人生中的種種愛與恨,在返校這個邪惡的故事,終點原來是為了綻開這一朵白潔無瑕
的自由之花。
我終於寫出來我寫作生涯,最巨大的一個段落。
原來我讀了一個自己厭惡的學校,原來我一直渴求著逃離和自由,原來我從有記憶開始
就像餓鬼一樣吞吃著文字和書籍,為的是這一刻。
還好年輕時有讀書。不然我寫不出這個結尾。
總之,雖然我自己還有非常非常多的不足,但是,起碼這個改編思維,沒有太被觀眾否
定。
真的好怕聽到說:「為什麼不要好好照拍就好,自作聰明搞甚麼新劇情,像電影一樣不
好嗎?」
雖然我自己對於這個改編思路反覆思考過無數次認為這是我唯一想得到的攻略法。但我
不知道觀眾會怎麼想。
但似乎這個起點是能被接受的,真是太好了,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