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知道火神的眼淚籌拍時,我在訓練中心裡連菜鳥都還不算,等到開播都已經
下分隊一年多(真‧菜鳥)。大多同行包括我會說台灣消防現實情況,比起戲劇是有過之
而無不及。雖不是天天都會遇到鳥事,但總有千百種人形樣態可以刷新你我三觀。
挺佩服導演蔡銀娟選擇偏暗的故事調性,寧可捨棄英雄敘事也要道出消防處境,
揪心程度可能會是繼一把青後又一部叫好卻不敢再看第二次的劇。
當然這可能也是部分人不喜歡的點,在有限篇幅中塞入許多極端例子,這種情緒會延伸
渲染到觀眾,引起棄劇潮其實並不感到意外。
其實要用十集篇幅來討論四大要角跟同安分隊全體各自的困境,依舊還是緊繃了些,
以致議員最後態度的扭轉太突兀;邱sir第十集那段美言,情緒張力都像發酵不足的泡菜
,有酸有辣,但味道就是沒合在一起。問題在於時間就是還沒到。我認為十集的迷你劇
更適合《天黑請閉眼》這類高刺激快節奏的類型;或者像《天橋上的魔術師》一個概念
貫穿整體,各自分集既有所關聯又能獨立來看;又或者它是跨季度的製作,但在每個季度
都有部分劇情做收結,像《王冠》的製作方式。
目前看起來火神的眼淚可以朝第三種模式執行,如果可行,邱sir那番話跟議員的劇情就
可以往後推幾個季度,等觀眾更深入戲劇當中再釋放出來,會更有說服力。
現在的感覺就像卡在一個尷尬的節奏上。不多去猜測編劇是以一或多個季度來編寫劇本
,只覺得好像還有調整空間。
導演也說過她原本還想塞更多情節進去,就知道我們這行遇到的問題十集真的講不完XD,
更別說把各種情感釀進觀眾心裡,私心希望能在第二季看到其他面向的發展與原劇情的
延伸。(例如精神異常救護,與患者接觸能發生的事可大可小,非常考驗臨場反應,十分
適合拍出來,看看隔壁棚的思聰。)
再者說到台劇常常被詬病的問題:台詞
在這之前已經有影評黑桃‧花/神經質影癡提過這個問題,也可以看看他寫的文章:
https://www.taisounds.com/Culture/TV-Movie/uid4616179469
裡面提到台灣影視劇中台詞很容易「文本化」、「論文式寫法」,我把這一類型問題
解讀成:台詞非常工整,誰都可以清楚每句話主詞動詞受詞在哪裡,因為那就是寫給
觀眾看的台詞,它沒有特定說話對象,只用標準的語法讓最多人能聽懂,就像有聲書
那樣,純粹把書面文字講出來,而少了個人說話特色。對話應該會根據人物個性、
相互關係產生不同語境,有時明明在講同樣的事,卻因為對象不同,會自動省略或添加
一些詞彙,每種組合應該都會有不同的對話系統。
來假設一個情境:A隊員正在值班,想要上廁所,於是請同在現場的B幫忙看著。下面有四
種說法,大家可以依角色的關係跟位階來做個連接。
一、 A:「B,我想上個廁所,可不可以麻煩幫我看一下值班台?」
二、 A:「欸幹,我想尿尿,幫頂一下!」
三、 A:「B你來坐一下值班,我去尿個尿,幫我看好欸!」
四、 A:「都你的薑茶,害我想去廁所了,這裡幫我看一下!」
以上對話分別會是那個組合?
1、A-羚羊 B-志遠 2、A-嘉軒 B-邱Sir
3、A-子伶 B-羚羊 4、A-志遠 B-小高
這沒正確答案,只是想凸顯出同件事可以因為前後劇情跟人物關係產生不同說法,
但劇裡有時會覺得他們面對著彼此,對話卻像在講給觀眾聽。
例如第一集志遠洗水帶時說:
「媽的以後有菜鳥分發報到我要申請連休啦。」
我會覺得分發報到、申請連休聽起來沒那麼自然,感覺是要強調這些詞給不知道他們
在講什麼的人聽,如果直接這樣講:
「媽的以後新人/菜鳥 來我都要排連休啦。」
其實並不影響前後文,也簡短符合情境,且夠口語化。
又或者小辣椒說了幾次:
「你再吵,我把你打成OHCA。」
先不講OHCA指的是「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這話在醫院裡講其實不成立(但不影響小辣
椒想表達的意思),事實上拿專有名詞/行話抽換字面的梗,很像剛學會這個詞,
就想立刻套用起來的感覺,這情形通常較會出現在剛入行的新人身上。
但小辣椒跟志遠都不是該職業的新人,要利用行話做笑點,應該會隨經驗說出更深的梗,
只是這會更考驗觀眾對職業文化的了解。與其讓他們講出太深或太淺都不適切的話,我
覺得沒必要擺梗在這裡,直接講打死你就好了。甚至志遠說出需要CPR撩妹的時候,
小辣椒也可以順勢接句
「那你去躺好,我幫你架THUMPER(自動心臟按摩器)。」嘴回去。
其實回顧整部劇的對話,都覺得把大部分主詞劃掉也不會怎樣,因為對話語境中早
就鎖定好對象,不會因為少掉主詞受詞,就搞不清現在在講什麼。反而因每個人每句話
都整整齊齊,單靠音調跟語速並沒辦法呈現個人說話特色跟顯現角色關係,口語化也是
標誌人物形象的方式。
最明顯的例子是「方言」,方言本身即是口語,它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文字系統,或者在
目前台劇中應該不大有方言的書面語劇本,以致於大多數要講方言的演員,必須事先
做「轉譯」劇本的工作,這個過程就已經把劇本口語化了。所以通常在劇中,尤其國語
劇中,講方言的角色不大會被感覺出說話、用字遣詞不自然,反之講得溜的,很容易
被觀眾記住。蔡振南就結合了兩種優勢,一來他喜歡不照劇本走,不容易台詞給框住。
二來他的角色大多是講閩南語的,沒有生硬的問題。
總結來說,我覺得導演在劇本大方向、調性、畫面、專業度上都做足田調,也很忠實地
呈現出她的所見所聞。即便有些技術層面像是打火戰術、CPR動作,礙於沒辦法真給你
一堆濃煙,沒辦法真壓斷人家胸骨,必須折衷出一些我們看起來很怪的舉動,但這在能
理解的範圍內,沒什麼好刁。
倒是劇情編排跟台詞部分是這部戲的硬傷,我甚至認為眾演員都表演得至少有七八十分,
但卻不到非他/她入圍或得金鐘不可,問題就在那些零星出現的不自然感,一直提醒著他
們是演員。沒辦法像宋喬安、小不點、師娘、陳嘉玲、李青那樣讓人完全沉進一個角色中
,總覺得依然是可惜了些。
然後前面雖然說自己是消防員,但好像完全沒從這個角度來分享劇裡的價值觀與我個人
的想法,如果要以個人心得做一個起頭,我會說:
「穿上這身制服,我們就不是英雄。」
如果大家不嫌棄想看的話我再另寫一篇,謝謝各位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