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一期一會,但求落幕無悔
一次看完最後兩集,整體而言,撇除眾人討論的歷史陳述問題來看,
是很切中個人內心偏好的影劇類型:在時代的背景畫紙裡,包裝著小人物的情感,
而在國家政治的體制動盪變化下,卻又滿溢著重重的壓抑與無奈。
理性、感性元素拿捏得宜,感情戲不是主線,卻也不減其存在的重要性。
如果《茶金》就是一杯茶...
《茶金》整齣劇情,若以茶來做比喻,
大時代下中美、國共的政經情勢就像是不可抗力的「天氣」(採茶看天吃飯,晴天雨天難
以掌控,主線劇情的動盪波折,都跟說變就變的政策命令有關);張福吉的日光茶廠就是
故事的「茶園」(故事脈絡的中心點),劇裡不同背景的故事人物,就如同採摘下來的
「茶葉」(架構起故事的本體),而故事的波瀾轉折:薏心的自我成長歷程、KK代表的理
想抱負與身份困境、文貴代表的自我認同與現實主義、夏老闆台上台下的身不由己…
這些都是泡茶的「工藝」(發酵程度、烘焙溫度、浸泡時間)。
控制得宜,才能成就一杯好茶。
身份理應順從,內心卻渴望不同
不過大時代下的故事何其多,政局、商業趨勢,可以是大事,也可以變成日常小事,
該如何才能拿捏好比例分量,讓故事不至於太龐雜、又有主軸脈絡可循,變得極為重要,
雖然《茶金》「四萬元換一元」的劇情處理的確有巨大瑕疵,值得觀眾深思釐清跟審議,
但等整齣劇播畢,看到後面的情節,站在客觀的立場應可以看出並無替誰粉飾太平的動機
張薏心(連俞涵飾),名如一心。剛開始一心覺得自己生在張家沒有選擇的餘地,
除了憑藉彈奏鋼琴表達喜怒哀樂,她只能低頭允諾附加在自己身上的安排。
一名無愁無憂、覺得自己人生沒有選擇的千金,到後來意識到自己並不甘於當一個被命運
牽著走的傀儡——至少在有得選擇時,她要自己選。
直率不怕受傷的性格,從第一集為了追小孩逕自脫掉腳上的鞋爬上天台就可窺見一二,那
種想到什麼就直接去做的行動力,也因此跟其身上先天所擔負的女性束縛及大家族的傳統
階級,產生了分歧。
第一次退婚,是對方現實利益的切割,主動取消婚約;
第二次退婚,是薏心意外發現結婚對象別有企圖,不願委身嫁給對家業無愛的人;
第三次,是文貴上門表達心意,由薏心自己開口拒絕:結不結婚是她自己做選擇,
而不是接受別人來選擇她。
她踏進美軍俱樂部,陌生開發新客戶;
發現日光茶廠發不出員工薪水,她堅持砍低茶葉進價,
當看到北非綠茶新商機,她願意接下訂單,為日光找尋第二條出路,
當全世界都在喝紅茶,她堅持用品牌打造日光的東方美人茶,做無可取代的世界唯一。
不只是張薏心,劇裡的角色都顯現了他們身份跟內心的脫節,
所以總是有一份擺脫不掉的憂愁寫在臉上。
我們從出生就被賦予了一個應該順從的身份,
但誰的內心不曾想過尋找真正的自我。
「那是受過傷的茶,才有的滋味。」
人生數十載,不經歷點風浪也許也稱不上活過,吉桑感慨日光茶廠從小做大是因為他,
最後落幕收場,也在他手中。
但他從不後悔,沒有愧對合作的夥伴、沒有愧對自己、愧對張家,
不管是阿土師、烏面、石頭,或是北埔所有的員工/茶農,
他都一以待之,貫徹誠信到最後。
薏心承襲父輩血脈,也有著同樣的使命感與責任心,她從不做愧對自己的決定,
儘管犯過錯,她也沒因此放棄做茶,頑強的個性跟父親如出一轍。
就算知道茶廠無法繼續經營下去,也仍願意隻身前往英國參展,
讓世界一嚐台灣茶的滋味。
整部戲她唯一落淚的時候,卻是在看到KK留下的一元美金和一個「心」字。
這是她十二集以來壓抑在心底的情緒,終於得以釋放的一刻。
KK是在沒人看好她的時候,給予她肯定的人,
是在彼此遭逢挫折低潮時,能互相勉勵的人,
是彼此對坐靜默不語,也能感到安心的人。
劇情走到終點,日光茶廠也走到了關門大吉的終點,
夏老闆唱完六月雪,也真的在人生中下了戲;
KK在去美國的最後一刻躲不過被消失的命運,
沒有人知道命運的前程兇吉,但只求落幕那一刻,彼此都無悔。
用一場眼淚,告別這段茶金歲月。
「我們回家喝茶。」 是小吉最後的一句話。
最後要說,
人物的服裝設計也很細膩,每套洋裝都好美!
也要再推一下《茶金》電視劇原聲帶跟片尾曲《查有此人》,
都很有韻味,跟茶一樣帶著回甘的旋律。
原文連結:https://bit.ly/30P9TtY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isyxue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