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討論有前兩集雷~
對我來說 影集主角不一定需要能讓人同理(有相關背景或經驗)
甚至不需要是一個任何定義上的'好人'
只要角色的發展是合乎劇情設定的 有線索可循的 就有機會讓我'在乎'這個角色
前兩集在建立林怡姍"想要"什麼的過程中有些混亂的地方
讓我難以follow 以至於失去耐心和興趣看下去
搬到異鄉總是會經歷一些挫折 這是非常好理解的設定
但是在遇到挫折之後
怡姍好像完全遺忘一開始離開台南的動力 想要留在台北的原因也像不存在一樣
我看得一頭霧水^^"
開頭的台詞建立了:
林怡姍:台北的女生看起來什麼都沒在怕的
這邊小阿姨反駁 怎麼可能......(中略) 你以後來台北就知道了
(這邊其實可以理解成 台北和台南差距沒那麼大呀 哈哈哈)
林怡姍心中的嚮往(台北女生都有自己的樣子 在這裡充滿了各種可能) 未必是真的
接下來時間跳到大學畢業 林怡姍上台北的原因轉換成: 台北才有她想要的工作
ok 目前為止的設定我都能follow
接下來的劇情包含了幾個”夢碎”的面向
1. 面試被電翻
這邊以裝扮試圖創造南北的差距 很多人都批評過了 就不多說
所在城市不同 對於準備不夠這件事並無太大的影響
除非是延續”台北才有她想要的工作”這個設定
我覺得如果這邊以”台南沒有這樣的工作機會
來解釋沒有辦法在在學期間找到合適的實習機會會合理許多
也就不用死裡打不會化妝和準備不足這件事 同時也延續了前面的論點
2. 台北很貴我很窮
消費高這件事從媽媽反對 大學無法上台北念的劇情就有帶出
但是怡珊對於自己現有消費能力的認知 以及想要達到的消費能力階級的認知
一直反覆不定
舉例來說 在逛夜市之前 說了要減少消費 買了要剁手
(夜市裡什麼東西貴到買了要剁手讓人有點疑惑 不過我們暫且接受)
到了夜市 跳過了幾攤覺得太貴的 最後買了QQ蛋 覺得裡面有包餡很奇怪 然後就說不吃了
等等 剛剛不是很多捨不得買的食物 然後現在就很浪費的直接說不吃了@@?
到第二集開頭為止 怡姍明顯還是處於鄰家女孩很天真的形象
也有說平常努力的集點東省一點西省一點
如果到了第二集最後是想要鋪陳潛在拜金的性格 我覺得剪輯可以再更精煉一些
因為價值觀反覆不定的關係 最後分手的原因也讓我非常疑惑
(不像日版 這邊怡珊一直喊窮 常常不快樂 舒適圈一詞無法說服我
拜金當成分手原因倒是合理 但缺陷同上)
3. 台北人都很冷漠
都市人的冷漠造成這裡的女生“都有自己的樣子”的原因之一嗎? 不確定
如果沒有 似乎沒有必要下這個評語
我覺得這段劇情並沒有跟主線劇情有太大的關聯
如果是想要有個女人的版型是被包養的 沒有必要是關係很親的阿姨
一開始也沒有必要在台北有個免費可落腳的地方
個人覺得這邊想要加入的元素 應有更合理的方式編入劇情
前兩集看下來 感覺這齣劇像是有一百個編劇剪輯和導演的意見混雜在一起的結果
比日版時間多了很多 嘗試塞入更多議題
卻沒有辦法在這些多出的時間裡把故事講得更細緻
角色的態度和選擇也有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情緒常常斷裂
日版相較之下精簡有力 這也是目前我覺得比較喜歡日版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