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ilmwalker (外é¢çš„世界)
2023-06-06 10:14:09台劇產量大爆發的隱含意義:迎來全盛時期,還是即將戳破泡沫?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3108/7197163 徐佑德
關注台劇的觀眾近來應該有發現一個現象,從媒體得知的台劇量非常多,卻有許多劇等了
又等,都只聞樓梯響、不見有人來,這是發生了什麼事呢?事實上並不只台劇,這兩年韓
國也面臨類似的狀態,究竟產業發生了什麼特殊現象,導致劇集產量爆增,卻又有這麼多
劇不確定播出平台、定不了檔呢?
國際平台隨疫情大爆發,疫情過後紅利不再
過去兩年,隨著疫情肆虐,許多人不敢出門或難以出門,串流平台迎來相當大的疫情紅利
,在疫情期間追劇不但變成一個少數可行的娛樂行為,它還扮演了唯一可以用來社交交流
的共同話題。然而隨著疫情結束,人們開始報復性消費,把手邊的金錢大量花費在旅行、
外出、甚至重回電影院。
現在連串流商業大片是否還是一個硬需求都值得懷疑,因為院線大片正在復甦,《星際異
攻隊3》在美國本土已經賣到近三億美金、全球六點多億美金,《玩命關頭10》更是來勢
洶洶,隨後還有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超級大片《奧本海默》。總之,先前串流
的榮景,看來不少成分仍是疫情紅利的期間限定,未來串流在短期內必然面臨紅利結束的
利空,長期下來是否利多,可能還要一段時間來證明。
因此,在疫情期間勉強續著的大灑幣不但正式結束,回歸基本盤,Netflix面臨訂閱戶成
長趨緩,已祭出抓共用帳號這招來救市,近期確定美國本部已決定大幅縮減預算,相信並
不令人驚訝。Max更名爲HBO Max近期才塵埃落定,進軍亞洲尚待評估,Disney+也面臨內
部重新調整,下一步都要等等。
於是當疫情紅利讓《魷魚遊戲》紅遍全球,讓《誰是被害者》帶起台式懸疑的風潮,亞洲
國家因為國際平台的落地,許多影視團隊都希望能得到國際平台的青睞,突破既有的電視
劇尺度與規格,夢想很豐滿的同時卻得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
當大家都一窩蜂地去做高規格國際平台劇,等做出來時卻發現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時的
剛需可能已是昨日黃花,就落得一地寂寞。串流平台動向與市場瞬息萬變,是需要回歸站
穩腳步的時候。
M型化更趨嚴重:好的更好,賠得更兇
當然,國際平台還是需要基本營運,不管如何都會繼續推出在地化的影視內容,但在嚴重
失衡的產製與需求過程中,就變成捉對廝殺,只有最特別、最優秀,或者對最對國際平台
口味的極少數劇集能夠脫穎而出。尤其在每部劇都想要因應國際水準,把規格再次拉高的
時候,國際平台變成只能把預算賭在更少量的作品上。
這樣的狀況導致的就是原先最早台劇一集國際平台以六百萬台幣購入,一年也許可以買個
五、六部,但當一集台劇已經高達一千萬甚至兩千萬的時候,一年可能只有三部。這讓劇
集的市場更趨向M型化,最菁英的台劇可以拿到更好的資源與預算,往上挑戰新高的規格
;但一將功成萬骨枯,同時卻會有更多高預算的台劇只能被擠在窄門之外。
由於預算已經拉高,認賠的金額自然也會比過去更多,要怎麼不嚇跑投資者呢?這也是為
什麼從2022年第四季,當大家發現累積定不了檔、無法對接到市場平台的劇集已經超過五
十部的時候,但不代表未定檔就是賣不掉,而是暫時不能透露花落誰家,但有一半不明朗
就很危險,業內開始傳出泡沫化的警訊。過去幾年所有人「撲著」高規格國際平台劇集去
的方向,恐怕要撲了個空。
台劇卡關在哪裡?如何重新找到轉機
在危機之際我們重新來省思為什麼台灣影視團隊會對國際平台如此趨之若鶩,尤其在「台
劇」這個格式上呢?回過頭來看,是因為傳統的台劇平台——主要是電視台,後來還加入
少數台灣本土的串流平台,其實可以做的題材和對本土市場的商業劇想像仍過於趨向一致
。許多新題材難以得到青睞或被拍攝出來,觀眾也漸漸對千篇一律的台灣偶像劇倒盡胃口
。
於是當國際平台成功做出新類型的台劇時,許多觀眾和創作者都感到振奮,紛紛希望被壓
抑許多的渴望能夠透過國際平台這個新玩家來實現。但過度依賴,反而失去自我,造成的
更嚴重的問題便是「自己人打到自己人」。
但回過頭來想,如果連自己的平台和觀眾都不支持自己的產業,台劇要怎麼有未來?在通
訊的河道拉得更廣的同時(傳出有韓國OTT也來參戰),進來的水也變得更多,如果台灣
無法自己把內容做好,觀眾自然會往外去看韓劇、美劇、日劇等外劇,然後本土內容產業
反而進入惡性循環。
另一個潛在的問題則是,過去影視內容都有很強的在地性,當我們的影視投資者、平台、
製作方、創作者過去幾十年來思考的都是台灣本土市場的喜好,這和美商國際平台看案子
的眼光,中間有相當大的落差。譬如國際平台更看重類型跟跨國卡司,如《華燈初上》跟
林心如,或者IP擴散性《初戀First Love》跟《模仿犯》。台灣本土市場的喜好更靠近《
牛車來去》、《花甲少年轉大人》等需要台灣在地文化脈絡跟背景才能有感的作品。但許
多人可能輕忽了其間的鴻溝,沒意識到所謂的「國際化」有多難找到正確的方向,也再次
暴露台灣產業工業化跟產業鏈的不足。
從這個角度出發,台灣產業應該要先能長出自產自銷的健康產業鏈,回歸到在本土市場能
成功投資與回收,或是自己創建出對接國際市場的路線並能正確評估國際市場的回收機制
。要做到這件事,《文創法》修法已經開了第一槍,企圖為台灣影視產業帶來國內的新玩
家,開創源流。接下來是要讓失靈已久的市場銷售機制重回健康體質,或創建新的對外銷
售的策略與管道。為了達成這兩個目標,政策上如何調整台灣本土平台播出本土內容的比
例,如何了解國際對台灣內容的需求和期待,都是文化部和文策院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
置底文章 一堆已拍攝完畢 卻還未定檔的眾多台劇表示......
作者:
georgio (喬治)
2023-06-06 12:24:00這篇寫得不錯 可惜結論太八股
作者: funnykapa 2023-06-06 12:25:00
看湯昇榮他們上節目提到文創法通過應該能對產業幫助不少
作者:
tinmar (tinmar)
2023-06-06 15:00:00台灣市場太小 大家都要製作高成本戲劇 自然供過於求瞄準全球市場更沒意義 那是千載難逢的機率除了美劇英劇韓劇 有哪個國家能常態提供全球市場等級戲劇不以正常商業心態出發 一定造成產業虛胖
讀完文章看完最後的結論, 原本想說點什麼, 甚至把想法打在記事本了, 結果發現變得落落長, 再重新看一下想說的內容, 除了不適合用推文回, 講了可能也會逆風被爆打, 想了想還是先不發好了 XDDDDDD但上面T大有提到一些跟我想法接近的地方就是 XD
也就是說要製作高成本劇,那首先就不能把市場只放在台灣,必須要說相對國際化的題材才好這樣玩?
因為有國際平臺,當觀眾看習慣國外高成本高質感的劇的時候,看本國劇也容易用相同標準去比較,所以我覺得高成本高質感劇也是必要的存在
作者: Cliffx 2023-06-06 17:27:00
內容差 當然沒人要買
作者:
papafrita (papafrita)
2023-06-06 20:33:00還記得當時模仿犯很多人說不喜歡,結果在多個國家都進入前十
作者:
Saber92 (專業單身)
2023-06-07 08:54:00蠻想回文這篇的XD現在國際平台也都在打在地化本土化影視內容錢只會越砸越多,東南亞市場更大不多砸錢,還會被東南亞超過去
作者: NICKSHOW (肉鬆掉了) 2023-06-07 09:09:00
實話殘忍 我不敢說泰劇 畢竟我很少看 但泰影我覺得早就超過台灣很久很久了
作者:
Saber92 (專業單身)
2023-06-07 09:33:00不敢說質量,但東南亞看自家本土劇人口占46%臺灣自己看本土劇的比例不知道多少?
作者:
Beandou (豆豆)
2023-06-07 12:23:00其實泰國電影這兩三年也有發生事情,泰國電影上次輸出亞洲外也是快五年的模範生,後來爆發金天鵝抵制事件,政府也為難一些獨立電影,泰影其實工業化的比台灣早,但制度有一在扯後腿的感覺,泰劇最近紅的應該是天生一對,但台灣人很少看的感覺,是一部古裝偶像劇的感覺
https://i.imgur.com/L1mxWGM.jpg作者:
Saber92 (專業單身)
2023-06-07 12:43:00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7 15:12:00#1Zci1Gfp (TaiwanDrama)、
#1aU_xPrF (OTT)不用想著「每一齣(連續劇、電視電影長片、短片)臺劇『都會上架網飛的各國分站』」這件事,這樣想,就像我每天妄想「若有實體任意門,該有多好」相同的白日夢。我家長輩最近也在問「(台視的)美麗人生何時完結篇?」片單海巡員我也沒個確切答案給他(長輩),老生常談的「週間晚上八點檔,一天兩小時,五天十小時」的議題,看何時能改回「一天一小時」,但電視台的高層、金主、「想要一次看兩小時戲劇(包括廣告時間),才會爽」的少數觀眾可能會覺得「提出『回到一小時』的觀眾」的聲音需要被忽略、不用傾聽吧。《公視+》的「限時賞味專區」,最近購片上架前面板友提及的泰國戲劇《天生一對》(時間不夠用,我沒看)想看的板友,可找來看~
作者:
Saber92 (專業單身)
2023-06-07 15:52:00台灣電視劇不出去會餓死...泰國能讓各國投資作自製劇不但是因為市場大(人口7000多萬)他們看自家劇的比例也高(46%)不過拿了國際平台的錢要聽投資方的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只是中國的...播放時數,我想現在網路平台盛行應該問題只會越來越小吧我看日劇那邊很多人都在用預錄了沒在管收視率問題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7 15:57:00#1aVPAcLN (TaiwanDrama) 週間八點檔對於有些長輩(例如我家中的),他們真的不會用網路、智慧型手機,甚至是「傳統型手機如何設定鬧鐘」也仍需我家裡的人操作,有教學過N次,但當事長輩就無法習得~
#1aMXQ3nl (OTT)有興趣也可補看這場座談會的影片2023/05/26週五的《公視與您面對面座談會》
https://www.youtube.com/live/M15_T5Ix1bQ不要只看到少數幾齣韓劇、日據、泰國戲劇,就覺得「那些國家的全數戲劇,都有被國際影音平台照顧到、高額經費投資」,一年多少臺灣本土在地管道的連續劇、長短的電視電影作品?我記得中華電信MOD它的功能之一就類似預錄的回看功能。「沒在管收視率問題」這你要問那些很在意收視率的批萬台劇板、臺綜板、日劇板的板友更正:日劇、日劇、日劇。依
#1ZjgFpQQ (pts) 這篇的內文,泰國公視預計播出臺灣公視的《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第一季Season1。前天去了泰國公視的網路影音平台找,還沒看到相關資訊,就再等消息吧。想邀請「習得各國語言(例如:日本語、韓國語)的板友」若看到各國的影音平台,將臺劇歸類在「中國戲劇」,願意撥空寫信給該國的影音平台,友善建議調整「國別」。把臺劇放在「中國、臺灣、泰國」同一專區,還能區別「臺灣」兩字。有些直接放「中國」(我眼神死)。
感覺都公視在坦。台灣傳媒還是偏好那種動輒40集以上,結構鬆散的拖戲劇本。
作者:
Saber92 (專業單身)
2023-06-07 20:08:00不是只看到少數電視劇被國際平台照顧到,而是要競爭不是走向國際就是自家市場夠大,長輩會老,會過去,他們還能撐收視率撐多久?日劇版在乎收視率?只是有在統計資料而已聰明的版友都會去看其它資料補充了這反而說明了你跟國際影視環境嚴重脫軌模仿犯能走出來,靠的是美國跟韓國的顧問看怎樣的呈現,能讓其它國家的觀眾容易理解觀看公視不是不好,但它的訴求就不是商業賺錢不然最佳利益第四季給公視接手來拍不是更好?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7 20:20:00「日劇版在乎收視率?」這點在批萬的日劇板,搜尋「收視」文章,不就能觀察有沒有在乎了嗎XD公視不要來收《最佳利益》第四季的坑,公視有自己的眾多任務再持續執行,我看了2023年五月份的座談會影片內容、以及長期追他們的資訊,覺得他們任務過多。公視持有華視(CTS)的部分(百分之八十幾)股份,其他則是其他企業持有的民股。《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的出品方只有華視。《俗女養成記》第二季的出品:華視、影響原創、百戲。
#1ZKi3653 (CTS) 這篇的其中一則,嚴藝文就明講:「《俗女養成記》沒有院線電影版」。出資金、能否繼續維持戲劇(諸如劇本等等)的品質,《俗女養成記》就能參考了。至於,《模仿犯》、瀚草……
#1a8Jap2m (TaiwanDrama)泰劇天生一對是泰國傳統電視台製作,在地觀眾為大宗,去年要算有紅到國際的泰劇是掛愛奇藝原創的"黑幫少爺愛上我",雖然中譯名翻得莫名其妙,但是平台首播時都在多國排名第一,未刪減版限定只有付費會員能觀看,照樣衝上全年播放量前十,愛奇藝跟長信傳媒合作的寵愛輿論今年直接簽下主演黑幫的泰星Apo跟Mile,聯合泰國製作公司BOC佈局整個東南亞,投入S級高預算製作戲劇不良執念清除師如果能獲得夠好的迴響,也有機會拿到愛奇藝更高的資源,不良找了泰星查農來參與,就是想把市場做大,看來效果不錯,是泰國那邊少數熱播的台劇。喜歡不良執念清除師的話,真心建議好好在愛奇藝綁會員觀看,我去年就為了追黑幫少爺愛上我,綁了愛奇藝會員,真的是好看到重刷N遍,今年就看到泰國演員、團隊各項利多消息出來,真的很感概,希望不良執念清除師也能幫台灣製作團隊跟演員爭取到更強大的資源挹注。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7 23:37:00但是東南亞的他們本地的影音平台被中國的影音平台吃掉,這件事情請臺灣人謹記在心。
iflex被併購那是在之前了,現在是各家平台要在東南亞搶市的時候,資金跟流量是平台的,但戲劇品質的底氣是製作團隊跟演員的。泰國BOC公司今年新項目發表會,台下就坐了好幾家平台代表,當戲劇品質口碑建立起來,任何平台都可以是合作對象。
作者:
Miseryz (å°z)
2023-06-08 09:56:00講到戲劇品質,像是魷魚遊戲也不是很高質感的作品,最近看了一些泰國廣告,覺得戲劇最終還是要回到故事內容,台灣的製作團隊對編劇待遇太差,花多少錢就能請到怎樣程度的人才,版上討論演員對話不像日常對話也是編劇的一環,如果在保障編劇待遇的制度一直不建立起來,台劇最終還是導演兼編劇單打獨鬥
作者:
ptid (ptid)
2023-06-08 10:14:00編劇太重要了不然看劇,智商只會降低,浪費時間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8 10:28:00呵,在之前,中國任何時間併吞你,對於影視音的全數內容與畫面、各種環節,都要控制你。「自由」無價。舉例《人選之人-造浪者》
#1aTXEh89 (TaiwanDrama)《最佳利益》第二季、第三季的片尾名單有寫「劇本顧問」。《國際橋牌社:和平歸來》(外傳)、《大債時代》、《公視人生劇展》、《公視學生劇展》等等的有些臺灣戲劇也有安排「劇本顧問」,在武漢肺炎期間拍攝的臺劇劇組,有些也有安排防疫製片、防疫組。
作者:
Miseryz (å°z)
2023-06-08 11:33:00我指的是資金少的團隊,錢少有錢少的用法,重點資金還是要把故事說好,故事好就算質感差一點還是會有人看的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8 11:34:00Mis大,我是回應上面的某位板友~ 我知道你的用意~迷失在「參與演出的演員都要很有名(例:總共二十位演員,至少十五位都是有名知名演員)、非以視覺特效為主的戲劇 用了不少視覺特效……」諸如此類。
泰劇黑幫少爺愛上我的劇情非常開放自由,是在中國完全不能播放的內容,所以只在愛奇藝國際版看得到,中國版的會員必須VPN才看得到,不良執念清除師的劇情目前看來都算正常,只是劇本跟角色版權都在愛奇藝手上,想要第二季,還是得看愛奇藝。不良的團隊如果能靠這一波打出口碑,他們的平台選擇機會才可能更多。平台都不是傻的,能賺錢的內容創作才是真的。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8 14:04:00對,你聰明到「有關臺灣的logo、旗幟都要被馬賽克、不符合中國的人事物、討論,就要被剪掉、下架、馬賽克」,超聰明的。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8 14:19:00結果一天沒上站, 發現好多推文, 在想前兩天其實好像可以先回文的 (但就是用推文回不好閱讀, 另外回文又不知道適不適合 XDDDD
作者:
sonora (sonora)
2023-06-08 15:36:00回文吧,比較完整
作者:
emenime (沒事多念書)
2023-06-08 15:42:00最後一段癡人說夢吧 不出去討飯吃 只單靠國內 也不是沒有去看八點檔啊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8 15:46:00三立的天道、台視的美麗人生,有賣到馬來西亞AstroOTT
作者:
Miseryz (å°z)
2023-06-08 16:33:00很多人嫌棄覺得土/俗氣的八點檔本土劇往往收視不差,演員和製作多能賺錢,這些劇本重點主要能拉動觀眾情緒,撒狗血也沒關係,還會製造出流行用語,現在還能商品置入也不會太突兀,製造出來的商機比很多戲劇強多了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23-06-08 17:43:00?
作者:
sodabubble (石ã®ä¸Šã«ã‚‚三年)
2023-06-08 18:13:00有些八點檔本土劇的商品置入,其實也有非前述類型的臺劇的商品置入都同樣突兀。商品置入的界線我仍在猶豫kuro大,回文分享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