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QtguZPz.jpg
為了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政府推出2025年,綠能達到20%,卻對台灣環境造成重大災難
。近期1張桃園埤塘抽乾施作太陽能光電的照片,完全無視生態、也不用環評,引起環團
與學者的不滿抗議,把埤塘抽乾施工光電。等於宣告埤塘死亡,完全沒有生態可言,也失去了原先埤塘滯洪、降溫、涵養水源的功能。
依照規定,桃園有2851座埤塘,業者跟桃園市政府申請容許,規範設置太陽能板不可超過埤塘面積的6成,但水域型(浮在水面上)與立柱型(架設在埤塘上)都可;現在施工中的光電埤塘包括桃園1口、石門2口。
荒野保護協會講師呂東杰表示,立柱型的太陽能光電施工,一根一根的插進埤塘裡,會提高埤塘的滲透度,破壞埤塘原本涵養水源的功能;桃園有上千口的埤塘,這就是一個自然地景,某個程度因為水源涵養,對於桃園市有降溫1至2度、節電的功能;但設了太陽能板後,把熱能吸到埤塘,然後民眾再用這發電降溫,「這很愚蠢」。
呂東杰表示,埤塘是一個自然地景,更何況是上千口的埤塘,若在世界上,會把這些埤塘列為自然地景保護,甚至做為自然地景保留區,保護他原先的樣貌、功能與生態,但現在一小塊、一小塊面積化整為零,面積都不足以需要做環評,這是規避環評的巧門,他認為應該所有埤塘一起整體看待;現在是休耕期,但有水的埤塘會吸引候鳥棲息,應該與生物共享的自然埤塘變成這樣子,還會有候鳥會來嗎?
中研院退休研究員、前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點名,環保署長李應元應該「出來說句話」,除了埤塘,還有濕地、魚塭、滯洪池等等,將來都要做太陽能光電,國家的生態資源、農地資源全都破壞殆盡,為什麼這些都不用做環評?
他表示,現在僅有「國家級濕地」施作太陽能需要做環評,其他都不需要,楊重信認為,所有的太陽能光電建設,都應該有環評委員審查把關,至少也應該做個整體的政策環評,這一做下去就是幾十年,後續的影響是否有做過評估;他舉例,台東濕地現在要進行一處光電園區,面積有幾十公頃,現在還在審核,看行政院是否會通過,這面積對環境影響不小。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85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