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elnats28 (live)》之銘言:
: 北桃園第一座標準足球場 中路特區明年3月見
: 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40242
對於體育的發展我以前就講過了,應該將學校操場改建為草地,不要有跑道
甚至有些學校連跑道中間都鋪設硬地,變成籃球場,真的很不好
這樣整片都不透水,很熱,都是塑膠味
最重要的是場地無法多功能使用
假如改為草地除了能透水,要跑步、踢足球、打棒球還是打橄欖球都可以
可以依照需求,協調使用時間、分配空間,多功能使用
這樣一來桃園就多出很多足球場了
課程也很重要,所謂的體育課都是騙人的,大都是讓大家打籃球,根本沒有上課
政府長期用教育資源強制推廣籃球,導致台灣人大多只知道籃球,沒有接觸其他運動
而且體育課不上課也是弊端,應該一整個學期,甚至一整個學年都上同一種運動項目
這樣才有效果;大學體課做得到的事情,為什麼中小學做不到呢?
根本就是師範體系,以及教育部、教育局集體擺爛
另外應該取消體育班,而是鼓勵全校同學參與體育性俱樂部(社團)
當中不只運動,包含體育產業、體育科學等知識都可以學習
也可以藉著國外球隊來認識當地的歷史、文化、地理等知識
讓步喜歡讀書的同學,由他們喜歡的角度切入學習,這樣才有效果
另外一個做法就是鼓勵民間成立體育俱樂部,由民間自建
當然政府要舉辦比賽,維持大家的熱誠;並且要增加競爭意識
而最適合的單位就是各大宮廟了,比如景福宮體育俱樂部等等
一間廟成立了俱樂部,其他廟為了面子也會跟進
當然政府的推力很重要
國小甚至不用成立校隊,而是參加民間俱樂部的活動就好了
當然政府還是可以蓋公用球場,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提升風氣
藉由學校、民間的多方力量可以增加更多球場
足球場跟橄欖球場的大小差不多,歷史、規則、術語都非常相關
應該同時推廣這兩種運動才對,球場也應該兩者共用,不應該只考慮到足球而蓋得太小
而且青埔足球場到現在還沒開放,不知道在拖甚麼?
總之不管要推廣、重視甚麼議題,都不是只有興建硬體而已,整體政策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