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院內防火牆要設多大的抉擇。
患者行經病房 -> 患者活動樓層 -> 所有病房區 -> 整棟病院 -> 病院含周圍區域 -> 整
個桃園
一開始爆發時,
患者都只發生在已知接觸者,
都找得到感染源,
因此防火牆設在2~3,
也因此有綠區紅區的概念,
門診區又是綠區中更沒風險的區域。
因為認定風險很低,
所以門診仍是正常運作的,
也就是認定,
不是所有到部桃的都有高風險。
那為了避免民眾把整個部桃及周遭店家標籤化,
(不要說不會,我連講桃園人都有人會說那下次再約好了,更不用說那些綠區的醫護了)
於是會講“北部醫院”。
一是高風險區域的接觸者都可以追蹤得到,一般門診區的醫護跟病患認為風險極低,
二是北部的民眾都應該要加強注意,減少群聚做好防疫。
後續因為有出現綠區患者,
加上找不到感染源,
因此需要把防火牆加大設在4,
就會回朔擴大檢疫相關人員。
如果當時沒說溜嘴,
我想這時候也會公佈醫院。
當然你可以說防火牆一開始就設超大不就好了嗎?
防火牆設越大,
也意味著要用更多彈藥去防禦,
包含整院的醫護都癱瘓,
病人全都要到其他醫院去處理。
檢疫量能也要瞬間加大,
可能默默地有一群人最近都在加班你沒看到。
加班是會彈性疲乏的,
如果把彈藥一開始就對著沒有敵人的地方打光光,
後面要打可能剩沒多少可以用了。
病毒是看不到的,
沒有人知道目前到底擴散到什麼程度。
所以防火牆要定在哪,
是一堆專家討論過後的評估。
如果自認為比他們專業,
可以多發一些高見增加知名度,
說不定下次抗役你就是專家小組了。
當然這次的評估有些修正的空間,
我想是因為發病速度跟以往有些不同,
可以很快也可以拉很長,
造成一些誤判。
不過目前看來發生問題後馬上修正的效果是還不錯,
希望可以就這樣守下來結案囉。
結案後能檢討的我想就是感控及分艙分流機制如何加強,
還有未來院內群聚發生,
防火牆是否要直接設在3,
如果這次可以就此結案,
設在3我想是合理的範圍。
而設在3,也代表門診區是綠區,
一樣不會公佈醫院名稱。
但如果後續感染擴大,
未來可能一開始的防火牆就會設更大了,
也就有可能等同足跡一樣,
直接公佈醫院名稱了。
其實大家要先知道一件事,
就是這些決策並不是部長一個人決定的,
而是整個小組協議後的結果。
這個小組包含目前台灣最頂尖的一群抗役專家,
有些人也曾參與過抗煞的事件。
所以功勞不是部長一個人的,
你要信任的也不是部長,
而是台灣最專業的一個抗役決策團隊。
※ 引述《Dodoroiscute (再想想)》之銘言:
: 醫生院內感染,在未清楚醫院名稱的時候,
: 卻公布了醫生的足跡。
: 但問題是,那些足跡停留的時間最多也不過一兩個小時內。
: 有的甚至更短,不到半小時,地點都被公布。
: 而醫院是醫生工作染疫的地點,每天工作起碼超過八小時。
因為醫生只會在某一區塊工作,
不是整個醫院跑來跑去,
而這區塊的接觸者都會直接通知,
只是沒告訴你而已
: 醫院的風險絕對是高於其他那些足跡所涉及的地點,
以一開始防火牆設的範圍,
門診區的風險認定還比足跡低
: 而當初不公布風險高的醫院,反而公布停留半小時的賣場,
賣場接觸的是不特定的人,難以追蹤。
而院內紅區的接觸者都可以追蹤得到,
綠區認為是安全的,沒有追蹤。
: 理由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