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翻轉後清代史蹟應當再造│張健豐
桃園舊稱「桃仔園」。近期在桃園火車站附近挖出清代鐵路遺構等,可惜當局未妥善保存
;今年在桃園翻轉後,桃園神社已去除日據殖民神道信仰的象徵。建議可建立清代乙未戰
爭史蹟及將來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時,若還會發現劉銘傳鐵路的遺址,請務必保存,以活
化舊城區的觀光。
2016年5月間,桃園火車站因捷運施工和台鐵地下化工程拆除時,意外發現日據時期桃園
車站的二爪磚。同年12月,相關單位向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提報為考古遺址,經過考古團隊
多次發掘,先後出土清代劉銘傳鐵路等。按,清光緒11年(1885)中法戰爭結束,台灣正式
建省,劉銘傳作為首任台灣巡撫,體會到鐵路對台灣建設和國防的重要,欲以「一隅之設
施,為全國之範」,乃於清光緒13年起聘請德、英技師興建台灣鐵路。於是,台灣第一條
鐵路便由劉銘傳規劃興建,後世稱為「劉銘傳鐵路」。但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在2022年
8月初,以工程無法修改為由,突然在劉銘傳鐵路遺址施工,桃園文化局也未阻止,當大
量混擬土灌入遺址時,台灣第一條鐵路的部分遺構就這樣永遠走進歷史。2022年9月1日,
文資團體在桃園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爭取文化遺址和車站共存。
其實,過去桃園市政府曾經保存過清代鐵路史蹟。例如,2008年被桃園市指定為縣定古蹟
的「大坑溪」公路橋橋樑。該遺構曾為鐵、公路同時並行的交通動脈,也是台灣首任巡撫
劉銘傳推動近代化的重要證物。這是經龜崙嶺山區到桃園段的劉銘傳鐵路途中所架設的橋
梁,完成於光緒17年(1891)。繼任巡撫卲友濂曾以「北穿獅嶺洞隧百尋,南渡龜崙則坂
踰九折,路工之難如此」,形容龜崙嶺鐵道工程之困難,與獅球嶺隧道旗鼓相當。日據時
期,因縱貫鐵路改道,劉銘傳鐵路改為公路,原有之鐵道橋便改為公路橋。光復後,經此
的台一線(今萬壽路),成為中山高通車之前,南來北往的主要交通動脈。
桃園曾有城堡存在
現今桃園市民可能大都不知道,桃園曾有城堡存在。早在清代中葉漳泉械鬥正酣時,以桃
仔園為根據地的漳州人便在街區的外圍築土垣,以禦泉州人之再襲。嘉慶19年(1814)漳
州人在長南街(今中正路)興建景福宮(當地人稱「大廟」)以祀開漳聖王,並作為漳州
人的集議所。道光14年(1834)械鬥又起,當地富豪倡議率街民合力,改築土垣為石堡,
其高十二尺(一尺約30公分),分二段,基壁厚達五尺,頂壁為三尺,周長約達2.1公里,
以維護街區之安全。
光緒19年(1893),旅人池志徵坐火車至桃園旅遊時,提到:「桃仔園,亦大村市,有城
堡,山水清奇,田土膏美,滿山十里皆紅豆,曉風夕陽,嬝嬝可愛,姚碩甫(姚縈)《台
北道里記》所謂江南道上行,即此處也」;在光緒18年3月,胡適的尊翁胡傳,從台北搭
乘下午一點鐘開的火車至桃仔園換轎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一帶視察營務,回程時,傍
晚四點至桃仔園,候火車。「至晚不到,乃赴桃園街,約里許,尋一小客店宿焉。」
1895年7月底,率領軍隊從台北南下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一路由「劉銘傳鐵路」旁的道
路,進至桃仔園城外,在上列左圖箭頭所指處,接受當地的士紳迎接。後來因由車站入城
的動線有點遠,如胡傳所說「約里許」(清里,約500公尺),當局便考量到縱貫鐵路改
道通車後,要遷移火車站的位置。根據1900年3月2日《台灣日日新報》〈城垣改良〉報導
:「此次桃仔園改良鐵路將徙置停車塲(火車站)於城邊…本處石城原有六門,若就景福宮
(開漳聖王廟)前添置一門以通新置之停車場,較之由東門出入,其便捷尤有數倍,且中
南(長南街)、長美各街亦得裨益生意。」
於是,當局將桃仔園車站西移約250公尺設站,並從景福宮前的長南街延長道路,打穿城
壁,通至新車站,此新道路就是今天的中正路,原本南門通往大嵙崁的道路也接至此。之
後,官衙、學校、商店逐漸在此街道的兩旁設立,逐漸成為桃園市最繁華的一條街。今日
,桃園還遺留下以城門命名的地方,如東、南、西、北門四個里,以及東門、南門、西門
、北門國小,比其他曾經有城的城市還要齊全,頗耐人尋味。另外還有西門運動場等和桃
仔園城有關的稱呼。
應建立清代乙未戰爭史蹟
桃園虎頭山忠烈祠是不少桃園人年少時遠足的記憶,隸屬桃園市政府管轄。此處在日據時
代為桃園神社,峻工於1938年「皇民化」的年代,當時總督府在台灣雷厲風行地推動「一
街庄一社」政策,除供奉被稱為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外
,還供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跟明治天皇。台灣光復後以保護古蹟為由未被拆除,轉為主祀
鄭成功、劉永福和丘逢甲等反清、抗日烈士。
尤其是丘逢甲1895年初率領竹苗的客家軍,鎮守台北城的後路─桃園南崁,讓日軍不敢越
雷池一步,對桃園有巨大貢獻。不料去年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滿前,與日本北海道釧路鳥
取神社合作,從日本迎來大國魂命、天照大神、豐受大神供奉,成為全台唯一供奉日本神
道教神明的神社,跨年夜還仿日式習俗過除夕夜,被質疑背離忠烈祠精神、棄祖背宗。
2022年底,國民黨籍張善政上任桃園市長後,已將「天照大神」等三尊神祇送回日本。
其實,可體現清代乙未戰爭史蹟者正在昔日的桃仔園城堡內。前文提到1895年台日乙未戰
爭期間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來到桃園,背景是今日的南新北和南桃園被日軍大掃蕩、屠殺大
量台民後,北白川宮從東門進入桃仔園城後所住的地方位居景福宮的長美街內,該位置正
在清代南北來往的官道上。投宿的房屋為桃仔園紳士蔡路所有家屋之一部,為土埆造瓦葺
構造的二層建築,當局在1937年於此所成立的桃仔園御舍營所址上建立紀念碑。
台灣光復後,蔡路的後代又將此處從市公所那買回去,重新蓋房子。如今,該遺跡原址就
位在林宅「僯竹居」的東鄰,從博愛路69巷可進入。而「僯竹居」前的門樓已歷經200年
的歲月,當局可選擇適當地點立解說牌,以呈現大廟口一帶的風華。
應復原劉銘傳鐵路史蹟
10餘年前,同樣是開挖捷運綠線(松山)的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在台北的北門附近發現台灣
近代工業的起步─清代機器局的遺構後,於2009年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如今,桃園車
站鄰近的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範圍,可能還有劉銘傳鐵路遺址,包含清代火車站的遺構。
桃園市政府應盡快指定遺址的文資身分、提報為國定古蹟、開放提供民眾教育、撥列經費
保存遺址、重新規劃目前保存方式並將原址保留,以活化桃園舊城區的觀光。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