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wei781 (nap til morning?)
2017-01-19 16:28:26近有長輩Keyboard曰 "茶室雜談"
內提老茶
老茶近來火紅 宣傳頻頻
各家論敘爭鰲頭
不論是北京拍的只有喝過才能說
還是國寶檔案去開的光緒箱子
都再三提醒大家台灣各種不同形態老茶的價值
前與友嚐甘物後無新處可訪 隨意而逛
巧遇達人與遠客解此物
達人砌紅印, 70沙里仙與20桐木關與客論
達人曰
老茶倉儲第一 茶質盡量求好
不以老欉為尊的新茶區
應取各茶區開墾的巔峰黃金時期
而非虛幻的超古老年份
台灣老茶近三十四十年份以內的年份也比較不會被騙
各種年份特徵比較好判別
然後更重要的是有比較多倉儲穩定又夠好的
達人曰
凍頂六零中到七十幾
七五開始一路往上的阿里山和杉林溪, 大禹嶺
八五後的泛梨山系
是遠客可以注意的
一些古老的原箱 達人認為 文物價值更重於品飲價值
原箱結構實不適於長期保存 較難展現當年之風華
也提到說有做炭焙茶球的大師沒有拿過那麼多特等獎
其實只有三次 有講其中一次算是特殊的場子
http://www.lugufa.org.tw/tea05.htm
不過根據鹿谷農會網頁 似乎大場子一次也沒有
但是達人也說現在還能喝到當時各大師傅製作
又保存良好的茶還是很難得也很愉快的
友又於他處飲得熟悉南方藏茶
輾轉至北
來地特徵氣味依然鮮明
惜缺風土
旁有老師曰 愛(台灣)南方藏茶和北方藏茶者
少有兼愛
友又飲出書大師曰乾淨之作
大師標記年份相若 似粗茶
飲後喉痛不已 終(數)日難以消解
近日新年歸鄉客多 高麗客也多
有名氣人脈貨源之處 皆人潮洶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