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教改團體眾多 社會上促請教育改革的氛圍濃厚
所以才有教改會成立
當年李遠哲領頭的教改會後來有提出總諮議報告書
以下為在下原文摘錄
紅字為個人摘錄詮釋
1994年7月28日行政院通過《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同年9月21日行政院教育改
革審議委員會正式成立(簡稱教改會),由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擔任主任委員會兼召集
人,在1994到1996年運作期間,共提出四期諮議報告書及《總諮議報告書》,作為台灣教
育改革的重大依據。(來源:維基百科 https://goo.gl/GAe5u4)
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2010 年 09 月 23日
(摘錄)
參、綜合建議
一、教育鬆綁
(三)保障教師專業自主權 (師培制度的改變)
教師專業自主的保障,包括修訂〈教師法〉,使其內容涵蓋〈師資培育法〉,且容納〈教
育人員任用條例〉中有關中小學教師部分。新的〈教師法〉應規範中小學與幼稚園教師之
培育、資格檢定、聘任、權利義務與進修等。
(五)促進高等教育的鬆綁
(廣增「私立大學」,合併「國立大學」,因為教育經費應該著重在國民教育階段)
高等教育的鬆綁,包括高等教育容量應繼續增加(研究型大學除外),高等教育學府的
類型和功能宜多元化。合理分配教育資源,擴大民間資源投入,逐步放寬學費限制等。
(七)促進社會觀念的鬆綁 (廢除聯考,多元入學制度)
應予鬆綁的社會觀念,包括對聯招公平性之再思考、升學主義與文憑主義之消弭;按不
同學程發給不同文憑,以建立文憑多元化的體系;儘量避免在用人、陞遷方面,以文憑作
為唯一或主要依據;強化專業證照的公信力和價值;宣導中等學校的升學率和大專學校的聯
考排行次序並非辦學成效的重要指標的觀念。
二、帶好每位學生
(一)改革課程與教學
......國中階段合併地理、歷史、公民為「社會科」,合併理化、生物、地球科學為「自
然科」或「綜合科學」。
國小「健康與道德」科亦可與自然科、社會科或其他生活教育活動等合科。......
(二)縮小學校規模和班級規模 (小班小校)
應均衡學校規模,超過 60 班之大校,於附近增設新校。小班教學是政府與民間教育改革
的共識,應積極努力於 87 學年度達成每班學生數低於 40 人的目標,95 學年度前達成
每班 30人以下的目標。
三、暢通升學管道
(二)發展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學府 (同上,增設大學)
發展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學府,包括綜合型大學、研究型大學、技術學院、多元技術學
院、科技大學、開放大學、社區學院等,容納更多有心接受不同型態高等教育的人口,滿
足終身學習的需求。各類高等教育學府之間也應設計良好的制度,以利學生相互轉學。
(三)推動多元入學制度 (同上,多元入學管道)
學生入學,可分基礎科目考試和其他項目表現兩方面進行評量。積極推動大學多元入學
方案,包含改良式聯招、推薦甄選、預修甄試等,並應發展一年多次之各種分類分科測驗
,讓考生依個人需要應試。大學入學制度包括如何招收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如何招收社會
人士,及各高等教育學府之間如何互轉等。高中、高職、五專招生之辦理,亦可參考前述之
兩類評量方式和多元入學方案辦理。
四、提升教育品質
(一)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同上,開放師培教育學程)
在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方面,應鼓勵各校院辦理具有特色之師資培育課程,教育部應尊重
各校開設具有特色的師資培育課程
來源:
http://www.cles.mlc.edu.tw/~cerntcu/099-curriculum/Compulsory%20education/Education_Reform_1996.pdf
縮網址 https://goo.gl/MmiyEq
=============我是分隔線============
由上可見,當年李遠哲為召集人的教改會「廣設大學、開放師培、多元入學、小校小班、
綜合高中(沒有摘錄)......。」等等主張,在今天看來,大多已經經由教育部實現了。
至於鄉民要把罪名冠在教改團體或者李遠哲、教育部、李登輝......或誰的身上,就由鄉
民自己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