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atpooh (i live in 100 aker wood)》之銘言:
: 其實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供需問題
: 求職的人多,職缺少,當然老闆就任意喊價;如果今天職缺多,求職的人少,
: 當然薪水只有一直漲。
: 所以要不然就轉行,要不然就出國,沒有第三條路。
: 我可以預言十年後台灣科技業除了台GG,其他不是倒閉就是在苦撐.....
個人看法
每年畢業的人材 分成100個區間
2005年以前的畢業的碩士
只要在前40區間的大概都可以在竹科找到還不錯的薪水
當然有些很操,但是因為有股票分紅,所以咬牙忍下去了
2005年後
就要開始看運氣了 因為產業開始慢慢往大陸外移,韓國三星,LGD
也在掘起,如果不是與韓國有衝途的產業還可以延續些榮景,像DRAM就被韓國打壓的很慘
所以前面20區間的人材如果沒找到好工作,就國外找工作畢竟這些人是優秀的,國外就業
對這些人而言不是難事,部份產業因為分紅費用化加上產業又無法與外國競爭,
自然就給不出好的待遇,相對能找到的人材就下修到80~50區間
2008年後
更多產業移到大陸,3C產品價格也越來越低,因為大多數的廠商都發不出好的待
遇了,前面30區間的人材,可能部份不想離開台灣的,就擠進當時最好的業界,不然就是出國
就業,或是去考公務員了,因此獲利不好的廠商能找的人材就又下修到70~40區間.操的工作
因為有當年賺到錢的學長帶領,也就咬牙不如學長的待遇,但一樣苦命加班
2010年後
台灣越來越多產業獲利大降,也沒股票了,還是想要壓榨員工,不如以前薪水還妄想找到人材
前30一樣是出國或考公務員,30~40區間的人雖然到國外作的工作不見的多好,但是跟台灣比還是好很多
2005年前的大部分也升到主管的位置,也開始覺得很怪現在找的人,都跟他們年代比差很多
雖然大都願意認真工作,但是資質上怎跟當年新人時能力差很多.但是也付不出好的價格
好人才不來也無可奈何.新人也開始覺得科技業CP值太低了,又操錢也不是很多,也不想
那樣拼了.公司沒法創造高價格的產品.就只能cost down了
這是小弟眼中的科技業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