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接不上, 理性的來想想, 真的是教育的問題嗎??
民國70~90年畢業生所受的教育, 跟近10年來的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要找國外業務, 找來的外文系大學畢業生Toeic連700都不到, 教育鬆了
如果要找電子RD, 技院/科大/大學理工系學生連基本的電子電路都不懂, 教育的錯
如果要找文書/國內業務/採購/品管....他們要不懂什麼才算教育的錯呢??
先以原文上銀老闆提的, 大學電機系畢業生連馬達都不懂的例子來想
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對馬達沒有基本認識
聘用的公司一開始的確很難入手對他的教育訓練, 那麼台灣的教育的確需要好好檢討
如大家都知道的, 現在台灣的理工科教育, 越來越不重視實做的部分, 所以有這可能
但如果上銀老闆把自己公司的定位, 定在該產業國際一流的水準
那麼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把薪資福利水準同比的拉高到國際水準的話
我相信現行台灣雖然比以前多了些理工科畢業卻連電路學都不懂的人 (我就是)
但還是有很多高職/技院/科大/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是有學習到足夠的基礎知識
那麼這些人, 就會是上銀老闆口中的 "未來的中堅幹部"
上銀不是不賺錢, 賺很多;
產業聲望 & 技術水準也直逼日德大廠, 也常聽上銀說要晉身國際一流大廠
那為什麼上銀老闆今天還會這樣大聲疾呼 "缺未來的中間人才"??
可能的答案: (1) 小氣, 企業展望朝一流大廠學習, 發薪水的手卻朝二流公司學習
導致相關科系有受過完善基礎訓練的畢業生, 寧願去外商上班
(2) 只想找即戰力, 相關經驗具備了才肯給用, 寧願多花錢也不想培養
這會讓我很困惑, 畢竟機械/模具/光學等產業的工程師, 都是需要
長年的時間累積出經驗才能出師, 卓永財自己應該也很清楚啊???
(3) 最可怕的可能, 是上銀其實想找的, 不是受過完善"基礎訓練"的畢
業生, 而是畢業時除了有足夠的基礎知識外, 還具備了一定的相關
實作經驗的即戰力....... 這一點, 即使是在20年前, 也只有極
少數的精英辦的到, 遑論現在
人才是需要長年的時間來培養的
金融界如此, 工程師亦是, 甚至連好採購/好品管/好行政/好助理也是這樣
工作要能做的好, 沒有足夠的經驗累積絕對無法達成 (除了上述極少數的精英之外)
但我不解也很好奇的是.......
為什麼約2005年以前的公司, 幾乎都很肯給畢業生培養的機會
而現在的公司卻只肯聘用有經驗的即戰力
並且業績目標訂的跟hp一樣高, 薪水卻訂的跟該產業average一樣低???
賠錢的公司先不提, 但卻是連那些近幾年都年年賺錢的公司也一樣這樣胡搞!
這些老闆的心態實在讓我很好奇
想了想, 或許就是自私 & 只看短線的心態可以解釋吧.......
我們正在經歷台灣的沉淪
各自抓好能求生的槳, 各自求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