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都會跟學校合作一些產學案,簡單說就是由企業出資金然後學校執行研發,
最後成果共享。實驗室的經費與設備也都是靠這些國科會計畫的錢來支出。
不過就我看過的案子的下場,多半是國科會跟廠商都燒很多錢,但是實驗結果卻很差
完全沒有實際價值。
大概分幾種來談
(1)新技術的研發:全世界很多實驗室都在發展,但未大量商業化
例如新材料石墨烯。
(2)設備開發:市面上已經有量產型的機台或設備的舊技術了,
但為了希望也能自己做設備賣(或使用)才來研究。
(3)製程或軟硬體元件的設計:可能是為了某個製程要量產或是設計一個電路之類的。
=======================
(1)的部份沒什麼成果很常見,(2)的部份通常做出來都很爛,可能結案報告都寫成功
研發,但實際應用都問題一堆,而且缺點多。(3)的部份最常見就是數據造假
或是美化過的數據,實際要拿來用也是問題一堆。
感覺很多學界教授理論都說一大堆可是沒實務經驗,而且又丟給更沒經驗的學生在規劃
最後成果都很悲劇。
有人可以分享悲慘的合作案或是很成功的案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