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67.htm
高物價、低薪資,生活水準難以平衡,台灣經濟環境今非昔比。一個國家的運作要靠社會
大眾共同集資才能正常運作,必須透過納稅的方式來集資,每個人都有這些義務,企業家
獲利後回饋給社會是應盡的義務,這些義務不會白費,它終究會在回流到自由市場上,幫
助企業家獲得更多投資與經營資源,互利共生。廣大的勞動階級也應共同團結並爭取自己
的權利,漠視自己權利,最後受傷的仍是自己。
近幾個月以來,常常可以從媒體上看到,社會新鮮人和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但是企業主也
在喊找不到人,部分人力銀行調查可能的問題有新鮮人不會找工作、大學生在畢業前都沒
有對未來做規劃,對生涯規劃一片茫然、企業提供的工作類別和年輕人想做的工作項目無
法搭配,而報章雜誌更屢次出現,台商企業響應政府政策回台,月薪3~5萬,本土科技業
起薪4~5萬擴大增才,結果不是招不滿,就是到職沒多久就再度離職,本土企業和鮭魚回
流企業都感嘆找不到理想員工。
今非昔比 高物價、低薪資難平衡
事實上,台灣許多年輕勞工也感嘆找不到理想企業,媒體、人力銀行、企業資方在共同的
利益下,形成一股力量,在新聞媒體和行銷資訊上持續打壓勞工的薪資與福利,民間企業
逐漸形成一股壓榨勞工的默契,1980年以前肯打拼就能出頭天的台灣環境,早已今非昔比
,但台灣許多企業主、研究學者、媒體知名度較高的長輩,思想仍然停留在1980年代以前
,散播就業問題來自於年輕人無法吃苦和眼光不夠遠,大多數台灣勞工的薪資在近十多年
來都沒有跟著台灣經濟一起成長,從圖一可以發現,人民經常性支出占經常性收入的比例
上升到68%,相較於1980年以前不到40%(圖二),勞工的收入超過2/3要應付生活的支出
,高物價實在無法和30年前相比,民間企業的薪資沒有提升,家庭儲蓄不斷的下降,人民
越來越難找到理想企業,生活也越來越痛苦。
圖一、1980年至2011年台灣家庭和個人收支變化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images/pic77-5.jpg
資料來源:內政部主計處
圖二、1985年至2011年台灣人民經常性支出佔收入百分比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images/pic77-6.jpg
資料來源:內政部主計處、社會司
過去出走台灣的部分企業,在政府主打的鮭魚回流政策下回到台灣,事實上這些企業並非
鮭魚,甚至大部分是「惡」魚。下圖三可知中國製造業單位勞工成本逐年上升,2010年至
2011年更呈現戲劇性的大躍進。在中國勞工薪資成本和土地成本持續上升的壓力下,這些
企業才傾向回台灣找尋相對「便宜」的年輕勞工或建教生,但台灣年輕勞工的勞工意識逐
漸高漲,這些企業找不到「便宜」的人力,只好轉向政府要求相對「便宜」的外籍東南亞
勞工,這些眼中只有「利潤」,沒有「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慣老闆,雖然回到台灣,
但仍要求政府開放外籍勞工來降低營運成本,對台灣勞工的影響卻是弊大於利。
圖三、1995年至2011年中國製造業單位勞工成本變化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images/pic77-7.jpg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
以台北市為例(表一),2012年台北市受理勞工申訴案件數高達2137件,比2011年的1732
件,申訴量增加405 件,成長23.38%,無論案件數或成長率皆創下歷年新高,2012年全年
度申訴案件數較2002年558件成長近4倍之多,其中欠薪及未給付加班費等涉及「工資」
1213件,佔56.76%為最大宗;其次依序為超時工作及休息、休假等涉及「工時」477件,
佔22.32%,資遣、解僱及離職預告等涉及「僱用管理」 277件,佔12.96%;職災補償及安
全衛生設施等涉及「保障與褔利」73件,佔3.42%;無薪休假、工作規則及勞資會議等涉
及「綜合問題」54件,佔2.53%,如今2013年基本時薪從103元調高到109元,但不少老闆
仍然用舊薪資標準在徵才,就算老闆若未依規定給薪遭查處,也只會罰款2到30萬元,相
對於老闆違法的所得利益,部份老闆仍選擇鋌而走險,台灣的就業問題,有一部分來自於
求職者沒辦法接受企業主開出的廉價待遇,企業主連同加班費、津貼、伙食費、加給與全
勤,甚至是勞、健保負擔都算到薪資裡面,才有「帳面」上顯示的3~5萬元待遇,實際上
的底薪與22K沒啥差別,薪資能達到4~5萬以上的職缺,大多是超長工時、夜班或者特殊工
作環境,和過去數十年來相比,薪資相對於物價水平不是停滯就是倒退,台灣職場多的是
打腫臉充胖子的資本家。
當公司出的薪資無法吸引到理想的員工,反倒是吸引了一堆無能力的蒼蠅,企業主看到的
素質低落員工並不是理想員工,如果公司開的薪資夠高,那麼有機會吸引更多刻苦耐勞的
人前來競爭,企業主就看不到那些草莓員工了,他們自然會被優質市場淘汰掉。就業市場
上,不僅是老闆尋找好員工,好員工也在尋找好老闆,許多企業主抱怨找不到好員工,不
是那些公司的員工太草莓,而是那些公司被優秀人才的眼光淘汰掉,只能選擇那些爛草莓
,如同施文彬曾經說過:「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絕對只請得起猴子」
當然對於勞工來說,「如果你只有猴子的價值,那麼你就是吃香蕉的命」
表一、2012年台北市受理勞工申訴案件
申訴理由 申訴量 比例
欠薪及未給付加班費 1213 56.76%
超時工作及休息、休假 477 22.32%
資遣、解僱及離職預告 277 12.96%
職災補償及安全衛生設施 73 3.42%
無薪休假、工作規則及勞資會議 54 2.53%
資料來源:勞工局
共享社會資源 回饋應是全民義務
許多企業老闆認為公司的成就都是來自於自己奮鬥的成果,完全忘了那些社會成本,例如
社會大眾的納稅,政府修建道路,公司的貨物才能在工廠和市場之間順利運輸;社會大眾
出資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制度,企業才可以雇用到優秀的員工;老闆不用擔心搶劫或意外,
因為政府設立了安全的警政機構與消防隊安全維護工廠的安全,企業老闆可以在經營獲利
時,拿走大部分的利潤,但是別忘了那背後隱藏的社會責任,你可以拿走這些利潤,但是
你必須為下一代人負擔這些費用,讓國家的制度運作得更順利,一個國家的運作要靠社會
大眾共同集資才能正常運作,必須透過納稅的方式來集資,每個人都有這些義務,企業家
之所以能夠有理想的經營環境與資源,主要都是靠社會資源從各方面所建構而成的,企業
家經營企業有獲利了,回饋給社會是應盡的義務,這些義務不會白費,它終究會在回流到
自由市場上,幫助企業家獲得更多投資與經營資源,互利共生。
台灣的經濟成長除了出口貿易,還有民間消費的內需經濟,人民收入沒有成長,零售消費
自然難以大幅成長,進而影響企業銷售和獲利,獲利不佳,就更難提高薪資,形成惡性循
環,慣老闆們的「cost down」做法,最終也會毒害到自己,只是長時間才會反映出來,
短時間內無法察覺,政府應該利用較嚴格的政策和法規來規範台灣的企業主,這些台灣企
業老闆只想從國家或社會得到利潤,卻不想對國家或社會付出,政府也是嚴重傾向資方,
老闆只把利潤放進自己、或高階經理人口袋,未與基層員工雨露均霑,低薪化和內需不振
變成惡性循環,政府官員和總統也淪為幫兇。
台灣勞工也有責任多為同事或同胞發聲,在歐美澳加等國,如果老闆無緣無故開除員工,
員工們可能會團結一致罷工,要求資方說個清楚給個交代,透過工會的力量和資方抗衡,
迫使資方做任何決策都要考慮員工的權益,避免今天同事遭殃,明天就換自己遭殃。但是
在台灣,同事如果無故被開除,大概只會慶幸自己平安無事,故作鎮定繼續工作,勞工們
無法團結,反而被資方各個擊破,台灣勞工長期以來漠視主動團結同事的觀念,逐漸失去
和資方談判的籌碼,如今勞工意識再度抬頭,廣大的勞動階級應該趁這些社會運動崛起之
時,共同團結並爭取自己的權利,漠視自己權利,最後受傷的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