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來源:http://0rz.tw/ByVq5
2. 內容: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4月6日 上午
科技產業當中,鴻準奪下員工平均獲利的冠軍,平均每人可貢獻3,002萬元的獲利,鴻海
以1,464萬元居次;金山電則以1,010萬元,異軍突起,奪下第三名。
有趣的是,原本過去認為蘋果的代工毛利率低,壓縮企業獲利,不過依據最新財報顯示,
除了鴻準、鴻海,大立光每人貢獻獲利217萬元、正崴184萬元、台郡150萬元、玉晶光148
萬元、穩懋112萬元;蘋果概念股的企業員工平均獲利都達平均值之上。
大和資本科技產業分析師呂家霖指出,蘋果經歷過「血汗工廠」的國際控訴後,比較願意
與下游供應鏈分享利潤。
呂家霖舉鴻海為例,鴻海在中國大陸的蘋果生產線,過去相繼傳出員工自殺事件,透過調
升員工薪資等方式化解危機,額外提升的成本,成功轉嫁給蘋果負擔,這成為業界的重要
典範之一。
此外,三星的手機概念股當中,除凌耀每人獲利達到988萬元外,其餘供應鏈人均獲利較
低,介面、洋華甚至都虧損。 德意志科技產業分析師楊維倫則認為,比對蘋果與三星,
蘋果相當依賴台系科技供應鏈,多數產品訂單均由台廠供應,而三星分配給台系供應鏈的
比重則明顯偏低。對於供應鏈利潤空間的掌控度不同,因而也造成了供應鏈人均獲利的差
異。事實上,楊維倫的觀點也明確的指出了台灣科技供應鏈的深層恐懼。由於相較蘋果與
三星,三星分配給台系供應鏈的訂單較少、且利潤空間管控較嚴,因此台系科技供應鏈相
當憂心在蘋果與三星的智慧機大戰中,蘋果若居下風,將對台廠不利。
3. 心得:
這篇有算到大陸工廠的員工數嗎?
另外或許應該把工時和薪資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