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恕刪。
我也是機構工程師,不同的是,我在這個業界打滾了要六年。
看著同樣是機構出身的你,應該是在學界和業界迷惘而已。
我的產品別不多,我只做過筆電、平板和一些周邊配備。
可是你必須先搞清楚一件事。
你所想要在實驗室看Paper和做實驗的事情。
說好聽一點,是想有自己的想法實現。
如果我話要說重一點,那就是其實只是想挑軟的吃。
我無意挑起筆戰,我也不是說只會看paper和做實驗就不好。
只是這是「業界」。
業界的定義就是你要設計產品,而這產品不是光你覺得好就好。
是跟你買東西的人也要覺得好才行。
業界的定義就是你覺得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
但其實跟你配合的廠商製程能力和技術行不行,而老闆要不要花這錢。
業界的定義就是你覺得這東西要做到100分才可以賣。
偏偏當你在想100分的時候,其實大家是只要70分就能接受了,只是你在自high。
上面說得可能很簡單,但若真的想學…超多的勒。
什麼是好產品?
在初期規劃的時候,有沒有給予開規格的人建議和可能製作的困難和支援。
有沒有能給予客戶規格上的建議和設計可能的問題說明。
製作過程中,廠商的製造能力如何?
你所使用的方法是否適合量產,而不是實驗室做法。
你所選用的材料合不合適,會不會有什麼後果。
你所使用的材料,能不能是以低費用,高效果呈現。
當進入後期階段的時候,以出貨為主時,到底什麼是先要解決問題。
什麼是次要。
你所做的東西出問題,到底你是只是為問題解問題,還是有找出根本原因解問題。
那到底你所在解決的問題,是客戶關心的,還是只是你自己在自High。
問題解決了,產線能不能貫徹你的方式,還是你的方式是無法大量組裝的。
出問題的料件,有沒有辦法簡單手動修裁再使用,還是一定要換新料件。
一次又一次,看似一直重覆同樣的東西。
但其實每次內容都不一樣。
就跟你在學校受到訓練是要一直做練習題一樣。
如果要我說真的,機構真的很有挑戰性。
雖然機構的東西是大家都看得到,所以好像每人都可以插個嘴說哪個不好。
但真的實力,還是我們這些機械背景的人才做的來的。
若要說真的,機構只是太多雜事(如產線溝通、廠商偷工減料等)而已。
不然去掉那些,機構其實也是做得很有尊嚴和挑戰性的。
工程師是個經驗累積的工作。
只有在累積更多解決問題和設計經驗。
你的價值才會慢慢浮現。
P.S:像Kosh大說得沒錯,機構也很多東西是你在自己動手拆裝過程中才會了解。
我也曾經遇過一個比我早進公司半年,那機種是他管的。
結果他遇到問題解不掉,主管說換我去解。在我看來只是個不大的問題。
問他怎麼解,就只是拿著機台看,叫他拆還一臉嫌麻煩。
你認為,隔空抓藥是工程師最厲害的嗎?
P.S:我也沒多好,117大學畢,116碩畢,英文也不差,我也跟你一樣迷惘過。
但真的想用英文好這優勢,給你的良心建議,在「台廠」機構是不可能的。
但請你先蹲好馬步,有機會去外商機構,這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否則就算你只是想當PM,沒有專精某方面知識,小心被RD電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