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上
大家去想想,讀書是為了甚麼,學歷、能力、培養視野,抑或認識自我
有個名詞叫"教育工業化",簡單的說
利用教育的體系,有系統的去大量培養業界所需的人才
高職教育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
這種方式的缺點,就是當經濟型態轉變時,這種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容易就淘汰
很多人批評政府廣設大學,但我反而覺得這並非錯誤的政策
在筆者十幾年前念大學時,各位知道甚麼學歷失業率最高嗎?
高職,而大學以上失業率反而較低
所以當時扁政府才會廣開大學
事實上,大學學歷普及化是全球的趨勢
大陸2000年時大學畢業生100萬不到,去年已經700萬,膨脹的比台灣還誇張
照理講,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發現自我的興趣、提升自我的能力
可是現在已經變成為了找一份好工作、進一間好公司、拿一份好薪水
像股票分紅這種制度,本來是用來幫新創公司留才的制度
因為新公司比較沒有資金去提高薪資攬才,只好用股票分紅制為誘因來留才
像GG 鴻海這種資本額上千億者根本不該發股票
當初設立科學園區的目的是要發展創新創意的產業
可是現在,已經變成比加班、寫報告、比costdown,這簡直跟傳統製造業沒兩樣
早就與違反當初建立園區的目的
現在政府應該多鼓勵成立創新公司、改變產業結構
如果各位還是個學生,我勸你不要在幻想碩士畢業進好公司,拿股票、拿分紅
就可安然度過一生,早就沒有所謂"穩定"的工作了
或許時代對你們很不公平,但現實就是如此。你們是最倒楣的一代,但也是最幸運的一代
倒楣的是生在景氣不佳的時代;但幸運的是你們還很年輕,還有的選擇
那些四五十歲的人遇到不景氣而失業,很可能就要終身潦倒,根本沒得選
如果你們能在不景氣中熬過來,那人生就沒啥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