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周
https://goo.gl/UukkLg
台積電賺大錢 為何竟成台灣低薪幫凶
商業周刊作者王毓雯、林俊劭、吳中傑 | 商業周刊 – 2015年7月29日 下午4:28
台灣的出口,真的回不去了嗎?台灣今年來每月出口產值數字連五衰,創下金融海嘯以
來的最慘紀錄,逼得總統馬英九要求行政院長毛治國,要兩週內提出「救出口」的振興
方案。
5年內不轉型的骨牌效應是:年薪少10%,台股市值再少20%,房價還會再跌。台灣經濟
最倚賴的出口產值,究竟出了什麼大問題?
台積電光芒遮住「殭屍企業」真相
如果說台灣上市櫃1500家公司,可說是競爭力最好的企業代表,是台灣長期競爭力的縮
影,去年上市櫃公司整體獲利創下新高約1.8兆,看似競爭力一片大好。
但,這卻是被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大立光這四個大太陽,耀眼的陽光,遮住了台灣
製造業出問題的黑暗面。
台灣上市櫃約1500家公司(扣除銀行、證券、TDR與F股)中,連續三年、營業利益率低
於一年期定存利率1.4%的公司,有317家!這意味著,台灣每五家上市櫃企業中,就有
一家公司即便投入了大量的勞工、機器設備、管理知識,也用掉了水、電、土地等等社
會資源,但最終的營運效益卻還比不上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也就是說,當初投入的資金
,還不如直接拿去銀行放定存。
不僅如此,近3年營收連續衰退的公司也有173家,而近3年平均虧損的公司更有364家!
有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上市櫃公司,慢慢成為賺不了錢的「殭屍企業」。
而電子業最大問題,就是大太陽台積電,讓大家忽略台灣科技業全球競爭力越來越弱的
事實。晶片設計業也是如此。一家聯發科營收占其他250家總產值37%,掩蓋了昔日股王
威盛電子、矽統科技等老牌IC設計大廠疲弱的問題。
一個殘酷的事實浮現:原來台灣的出口,早已不像過去是由一個個精美扎實中小企業群
策群力貢獻而成,而是依靠少數幾家大型龍頭企業撐起半邊天。
台灣沒有即時培養下一個明星產業,等於把經濟成長的重擔全數交付在電子業老闆們的
手上,於是央行必須壓抑新台幣匯率並維持平穩,好讓出口導向的企業保有國際競爭力
,最終成為台灣「低薪化」的幫凶之一。
還以為iPhone救得了台灣?
手機訂單接越多,台廠就越窮
2010年到2011年是台灣出口高峰,當時宏達電登千元股王,手機出口數字創歷史新高,
但那之後就一路走跌,讓台灣出口數字再也回不去昔日榮光,反映台灣科技業面臨的結
構性問題。
這個現象,看在一位資歷19年的日系貿易公司採購主管眼中感觸尤其深刻。他主要的業
務,是幫台灣的面板、觸控模組等零組件廠向日本採購原物料與半成品。儘管台灣的電
子產品出口數字去年還創下歷史新高,但過去3年來,他旗下客戶的採購金額卻是逐年大
幅下降,衰退幅度超過7成,今年更是一路冰冷到谷底。
這背後,反映的是台灣企業的低附加價值與高取代性。「台灣科技業遭紅色供應鏈與全
球品牌廠夾擊,既有硬體製造優勢在網路時代不復存在,」Google策略分析師Andy Yee
一篇報告中提到。
於是,當你滑著手機使用Google服務、刷臉書、聽iTunes下載的音樂時,大筆利潤正進
入這些平台與內容業者的口袋,而台灣卻只能繼續跟對岸拚低價、拚便宜。影響所及,
就是整體出口不斷衰減,獲利越來越差,工資越來越低,消費越來越弱,你的皮夾也越
來越薄。
所有的證據都在在顯示,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已不只是單一產業問題,而是整體結構失
衡,現在得從根本改變起,不要讓「救出口」成為我們下一代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