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secase (Use Case)》之銘言:
: 包括本魯在內 不少人應該都認同年薪是"跳"出來的
: 就像行動電話約滿攜碼 可以拿到不少優惠 工作薪水也是一樣
: 三不五時一陣大風吹 大家的薪水都變高 可以創造出不少產值
: 但是一份工作如果只做幾天幾月 沒辦法被當作履歷的一部分
: 也不會對薪水有幫助 相反地如果做太久 又少了幾次跳槽機會 XD
: 那請問大家認為應該做多久 上一份工作資歷才會被認可 呢?
怎麼那麼多學生觀念,認為多讀幾年書,多寫作業幾年,多做些勞力工作
時間到了,人家就願意給你高薪,職場不是這樣看一個人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1.四個月,獨立完成一個健康手環的軟體APP,還在市場上賣,下載量破千。
每個月活躍用戶增加20%。在媒體上打廣告,同產業都聽過。
2.四年 ,寫了一個交友軟體,沒上架,沒人用。沒人聽過這個APP。
這兩個人跳槽,待遇是差得非常多的。
案例1,在該公司僅有短短幾個月,但人家根本就不管穩定性,
挖過來把自己產品搞起來,即使他幾個月後跳槽都沒差。
這時談薪水,公司負擔得起的狀況,是讓對方訂的,若是富爸爸投資,
薪水真的隨便開都沒問題。
案例2,頂多按台灣爛市場價錢給薪而已。搞不好還比上一家低薪。
你看到跳槽跳很爽的人,不要只注意年資,
多學習人家用什麼戰功換來的比較實際。
其實本版的薪水系列文,應該多分享戰功喔,
讓人知道什麼等級的人可以領高薪,分享年資沒什麼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