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 理解上來說 歸根應該是屬於教育問題
以前在討論教育制度時 李遠哲曾表示 就算大學生畢業去開計程車也很ok
當時很多人反彈 原因是
大部分人對於教育的程度與工作內容及薪資是聯想在一起的
一般大學理工學院畢業人士多半會想 我要做的工作當然是是研發
而且年薪要符合大學或碩士的價值 就是百萬年薪
而台積電一間可以養頂及研發到設備 都能提供這樣的對稱值缺
你說划不划得來?
反過來說 巨大 他可以提供多少這種職缺?
多少機械人可以在巨大裡設計符合流體力學的車身?
或者是 符合美感的車身?
給你較低薪+客服 大多數大學畢業生是否願意屈就?
還是你原意用較低薪在產線組裝?
其實多方面產業升級 政府並沒有放掉
例如 青年回鄉耕農
因為現在注重有機 高成本的精緻農業也有他的市場
加上現在青年有讀書有學識 所以產經銷可以包辦
但台灣環境有限制 往往在乾旱期 第一個停水的就是農業
誰想要做個事業 還有一頓沒一頓的? 產業要起來 客觀環境的問題很大
再說回來 台灣中小企業 不如大企業的地方在於
中小企業大多沒有長遠規畫
惡意cost down 把員工當奴 很多都是中小企業
他們心態多半是 不行就倒閉
想辦法弄資金 再成立一家新公司
穩定性不足的中小企業 要員工怎麼安心工作 生小孩?
基於這點 我敢說 一家台積電可以抵過1000千家中小企業
至於 如果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滿足人在物質生活上的需求
舉一個例子來說 我曾與一位計程車司機聊過天
他說他以前是生科碩畢 他畢業時曾待過一家新創生技公司
(這就是所謂政府在扶殖的明星產業之一)
他說研發的前期很燒錢 幾個phase 不對 就要重來
後來公司錢燒完就倒了 他現在就開計程車 他也覺得開的好好的
所以 黃國師所謂的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工作 很多 計程車就是一例
另外 不用我說 小7也是 小7不知道養了多少在中小企業待不下去轉職的人
還有人要抵制 真不知該說什 (不過小7算大企業的分支)
另外就是保全
服務性質的產業 才是基本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工作
其技術性質的創新企業 不做大 倒的機會就很大
想想看吧 台灣有超過20年的中小企業嗎? 有幾間呢?
公司倒閉後 老闆可以換別的公司開 公司員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