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amie81416 (上等菜兵)》之銘言:
: 前些日子有聽過一家公司關於這方面的宣傳
: 說未來將推廣採用app的方式控制家裡的開關, 監控設備, 電子設備等
: 北歐和德國都有跟其合作
: 而且在台灣將來的高齡化社會還可以跟長照政策結合
: 以節省人力
: 但是之後我查了相關資訊
: 發現有不少公司有在開發這一塊(ASUS, Schnider等)
: 由於我是第一次接觸物聯網-智慧家電這塊領域
: 請問這方面的前景如何?
: 謝謝
分享一下中國智慧家電的現況"簡介" :
2014 年: APP 控制家電。
當時,中國家電業的整個後台雲端與APP都是外包的。
即使家電業有養人,也是養開規格的人。
WiFi 模組,成本大約 30 RMB 以上。
中國的家電業者,是不具備完整技術能力的。
不過在2014年,大家都開始招人了,不過很多技術都不成熟,沒有上產品。
2015 年: APP 控制家電 + 語音控制家電 + 各種硬體配件。
這一年,可以說是整個產業翻轉的一年。
在中國,所有家電業,都開始大量挖人做智能家電。
原本外包的 APP 與 後端控制,全部開始自行開發。
就連通訊模組,也開始有大量的低成本方案,大約是15 RMB。
市售價格只要 1500 RMB 甚至更低,就能買到能效不錯的智慧空調(智能空調)。
當年我回台灣,看了一下市場,台灣不是買不到,只是安裝成本也太高了。
在中國,通訊模組都是內建在家電,而且家電還很便宜。
但到了台灣,通訊模組都要另外加錢買,而且安裝工人也不會幫你安裝。
安裝空調一組人,安裝通訊模組另一組人。
APP 控制空調,在此年已經成熟以外,
這一年,大家開始思考 APP 操作家電的複雜性,於是出現了許多更多的應用。
例如各種家電操作習慣的學習(空調的溫度自學習),到家前自動開空調,
手環夠靠近自動開空調,使用語音來操作空調...
社群網路控制家電,雖然產品已經出來,但沒什麼人用,功能也少,噱頭居多。
此外,有數不清的智慧型單品,
例如智慧插座,智慧音箱,紅外遙控硬體...,跑到市場來攪局。
2016 年: APP 控制"低價"家電 +
離線(本地)語音控制家電 + 手勢控制家電
跨家電平台控制。
前幾年,只有高單價的家電,會使用物聯網,
到了2016年突然連低價家電都可以低成本的加上物聯網的通訊模組與後端應用了。
所以產生了各種家電都上物聯網控制了。
高單價的家電,物聯網幾乎都是標配了,平常到沒人會去討論。
即使不算 Smart TV,中國的前幾家家電,用戶數都突破百萬。
各家家電大廠開不務正業是一種常態:
例如做空調,會跑去做手機,想綁住家電入口。
做家電的,會跑去做路由器,想要讓家電配網能夠更方便快速,
做家電的,也會跑去做機器人,想要用服務型機器人當作交互入口。
做機器人的,會在機器人上放紅外遙控器,讓機器人可控制家電。
電商都可以出一堆物聯網控制家電的一堆單品。
今年的家電功能特色就是導入各種機器學習到家電上。
語音控制幾乎成了高階家電的必備,不用遙控器,不用手機,也可以躺在床上控制。
(低階家電目前是對著手機APP說話來操作家電,因為語音模組成本很高)
甚至部分家電都可以用手勢、遠距測量體溫、手環量體溫,來自動控制家電操作。
不過這些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技術,幾乎都是靠外包的,所以成本高。
今年,中國各家電業又開始大量的挖這類的人,想把這技術內化,降低成本。
挖人可是全世界都在挖,尤其是美國知名科技公司的那群人。
可想而知,未來幾年這些自然人機交互的功能成本只會越來越低。
家電互聯互通的願景,中國相關官方組織與商業公司都推標準,不過成效太慢。
為了讓不同品牌的家電,能使用同一個APP或軟體控制,
家電大廠與電商之間,開始大量的雲端對接。
使得你用同一個APP開始可控制不同品牌的家電。
這看起來理所當然,但是打破了家電互聯互通,一定要 "制定標準" 的爭論。
於是用一個購物網站的APP就可以控制多個品牌的家電,用微信就可以控制多品牌家電。
以上,僅是說已經上產品的現況
許多成本太高,或是技術不成熟的研究就先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