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MIC5566 (目標是foundry廠前三名!)
2017-08-27 00:11:321.台灣製造業人口比有27%
2.台灣科技文教支出佔23.4%
3.富士康占中國出口總量3%
4.原來台灣已經實現產業升級~
5.最後一段太噁心...
src: https://goo.gl/1XGpyn
彼岸之花——台灣經濟的真相
我先說明一下,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數據均來源於
台灣行政院主計處。探討台灣經濟是個很有意思
的話題,對於這個海峽對岸的分離之地,我們總
是缺乏深入的了解。各種對台灣的研究總是流於
表面,幾乎從未有人對台灣經濟本身進行真正深
刻的挖掘和研討。所以本文大概也算是填補國內
經濟學界的一項空白了。
首先在這裡要分析的是台灣的人口和就業數據,
我希望大家能建立一個最基本的印象:台灣始終
堅守實業,始終保持著強大的製造業產能。
http://i.imgur.com/FFL6V3L.jpg
從上表的數據來看,從1995年到2015年,20年
時間裡,台灣總人口從2135萬增加到2349萬,
增幅10%;總勞動力從921萬上升到1164萬,上
升了26.4%,說起來台灣跟日本一樣,在新世
紀之後開始面臨著一個很麻煩的問題:結婚率
下降導致嬰兒出生率下降。2000年台灣的結婚
率(每百人結婚對數)是0.82%,到2015年下
降到0.66%,與此相對應的,2000年台灣的出
生率1.38%,到2015年下降到0.91%。 不過單
身狗男女和低生育率的問題是世紀難題,這個
問題在中國當下也慢慢凸顯了出來,似乎也沒
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在這裡必須強調的是,台灣的製造業人口比值,
伴隨著總勞動力的增加,從1995年至今始終維持
在27%左右。這種穩定的比值實在是讓人印象深
刻。要知道堅守實業其實是很艱難的。反面典型
香港1995年有54萬的製造業人口,到2015年已
經只剩下11萬了。沒有了實業,也就沒有了與
之相關的各類設計研發、廣告策劃、融資租賃
等等下游行業,香港市民的就業出路只剩下去
商場做銷售員、去碼頭乾報關員之類的低級工
作,於是整個城市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絕望。
但是台灣不一樣。台灣是華人地區唯一真正的
實現了產業升級的地區。給幾個台灣本土的工
業產品的產量數據作為參考:成衣產量,1995
年為3375萬打,到2015年已經下降到456萬打;
而主機板產量,1995年為1595萬片,到2015年
上升到2196萬片;印刷電路板從1996年開始生
產,當年度產量4.86億平方尺,到2015年上升
到9.6億平方尺;數控機床產量,1995年為
3999台,到2015年上升到9396台。
這些年來,鴻海精密(富士康)等台資企業在國
內大量投資建廠,但是它們在台灣的產業園從未
荒廢,一直維持著強大的生產能力。關於台灣的
全球知名的製造企業,我這裡簡單列舉一下(排
名不分先後):鴻海、台積電、日月光、矽品、
奇景、聯詠、瑞昱、力晶、南亞科、華碩、宏碁
、捷安特、友達、奇美、聯發科、台塑、友嘉實
業、東台精機、程泰、台中精機、永進、上銀、
群創光電、友達光電、正新橡膠、統一食品、寶
成工業、台達電子、寶元數控,等等等等。一個
小小的兩千萬人口的地區,有三十多個全球知名
製造業品牌,包括半導體、電子、精密機械、顯
示器、石化、橡膠、紡織服裝、數控機床、食品
加工等領域。台灣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性產
品生產聚集地,從原本的基礎製造業,成功提升
到了科技產品製造階段。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
要有清晰的認識。台灣跟大陸一樣,從三來一補
這類玩意起家,但是它們把代工做到了極致,做
到了反過來給歐美企業製定行業標準的程度,必
須要符合台灣各大製造企業技術標準並得到了它
們認可的產品,台灣企業才予以生產。這種代工
已經不是基礎製造業了,而是跨入到了真正的科
技產業領域了。如果我大中國要實現真正的產業
升級,可供我們學習的最好的範例,就是台灣。
大陸現在的各類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各類三來一
補企業,要走向升級,靠偷學歐美的技術是不行
的,這樣就永遠走在了別人的後面。我們始終都
要嘗試建立起自己的技術標準體系。不過這些話
愛聽的人不多,對製造業我大中國上上下下從來
都是不屑一顧的,小清新們尤其厭惡製造業升級
的話題,14億人一起去玩金融,搞金融立國,才
是我大中國最受歡迎的話題。所以對於上面這一
段各位不要放在心上,就當我沒說過好了,呵呵
。
接下來我們要關註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台灣的
財政問題。首先來看政府債數據。1995年台灣的
政府公債餘額規模8671億台幣,當年度台灣政府
的經常性收入(相當於我國的一般預算內收入)
15226億。債務率(債務/收入)57%。到2015
年,台灣的政府公債餘額54402億,對比當年
度台灣政府的經常性收入25088億新台幣,債
務率已經高達217%。說起來台灣跟我大中國
還真是一模一樣,統統都陷入了政府債務即
將爆表的窘境。
不過這裡必須要說明的是,台灣地區的財政
支出規模最大的是教育科技文化項。1995年
台灣地區財政經常性支出13284億,其中教科
文項支出2599億,佔比19.6%;到2014年,台
灣地區財政經常性支出26457億,其中教科文
項支出6181億,佔比提升到23.4%。無論財政
壓力多大,台灣地區對教科文的資源傾斜是
一如既往,並且逐步加強的。同時,這裡必
須強調的是,無論台灣內部在統獨問題上是
如何的爭議,它沒有過任何分裂或者備戰的
實際準備。台灣的軍費開支佔財政支出的比
值一直都在劇烈下降之中。1995台灣的軍費
開支2570億,佔比19.3%,與教科文項的比
重差不多;到2014年,軍費開支依然維持在
2914億的規模,佔比下降到了11%。考慮到
近20年的貨幣貶值的問題,2014年的2914億
,事實上已經比1995年的2570億低很多了,
恨不得連三分之一都比不上。
從上面的數據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
:台灣最大的精力,放在了科技產業的推進上。
它的政府將最大的財政資源投入到了這個領域,
它的民間積極創建各類科技產業企業,並逐步建
立起了完善的科技產業鏈。它的政府固然負債累
累,但是它真沒有將資金浪費在所謂的統獨之爭
上,浪費在軍備競爭上。
從1997年至2015年,不考慮借道香港的資金,中
國從台灣獲得的直接投資總額高達475億美元,基
本上都是製造業投資。單單一個鴻海精密之下的
富士康在大陸的工廠,其出口規模就占到了我大
中國出口總量的3%左右。 台灣政府砸鍋賣鐵,依
靠借債發展起來的科技產業,事實上同樣哺育了
大陸人民,解決了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民的就業
。從這一點上,我大中國老百姓,真的需要對堅
守實業的台灣政府和人民,鞠躬致謝!
作者:
qw99992 (雪彤雲)
2017-08-27 00:14:00大立光表示哭哭沒我
所以鬼島真的變成代工王?所以不做品牌也沒差?製造業品牌?可是他說得也有一點道理,如果只是低階代工,蘋果早就可以抽鴻海單了,到現在還是沒有發生
鴻海工廠管理很厲害,世界第一的工廠,但也終究就是工廠,不是走研發創新路線。不過量夠大也是驚人。
作者:
taxuan 2017-08-27 01:34:00推,旁觀者清
教科文 有2成是人事費 5成是獎勵補助 未必跟產業有關
作者: omnistone 2017-08-27 07:25:00
作者: badyy (nick) 2017-08-27 09:42:00
嗯,那個164條被之後增修文沒保證比例了只有優先…所以地方才有地教基金
鴻海不怕削價競爭啦,還有誰比鴻海會costdown?
作者: wulaw5566 2017-08-27 14:19:00
最後一段超靠北
作者:
rogergon ( Aquila)
2017-08-27 17:03:00全面鋪梗
作者:
XINGUAN (XIN)
2017-08-27 20:02:00品牌發展是可以啦,但是諾基亞跟宏達電的興衰,要有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