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AAB 2017-09-23 21:13:05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摩爾定律可能還可再延續10年,3奈米製程應該會
出來,2奈米則有不確定性,2奈米之後就很難了。
張忠謀今天出席交通大學EMBA的20週年慶活動,演講「成長與創新」。張忠謀面對聽眾提
問時指出,「摩爾定律是否到盡頭」這題目已經談了很多年。
張忠謀表示,1998年英特爾(Intel)總裁貝瑞特來台時,兩人曾針對摩爾定律還可延續
多久進行討論,他當時回答還有15年,貝瑞特較謹慎回答,大概還有10年。
現在已經2017年,張忠謀表示,兩人當時的答案都錯了;他指出,目前大膽預測摩爾定律
可能再有10年。
張忠謀表示,台積電明年將生產7奈米製程,5奈米已研發差不多,一定會出來,3奈米也
已經做2至3年,看來也是會出來。
張忠謀指出,先進製程設計很貴,設計後做成晶片,市場會很小的確是個疑慮,他認為,
儘管不保證市場會很大,但還是會有市場。
張忠謀解釋,他預測摩爾定律可能再有10年,是包含了3奈米製程,2奈米做的成還是做不
成,還要幾年才會知道,有不確定性,2奈米之後很難了。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辦人Gordon Moore提出,指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密度,約每18至
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709230112-1.aspx
作者:
ptta (ptta)
2017-09-23 21:14:00台積電再戰十年!
作者:
HardyJJ (JJHardy)
2017-09-23 21:16:00Apple 設計只剩這賣點了? a12..a13...a14...???iPhone 8跟7比差在那? 媽的還更醜根本拉機
作者: NSYSUEE (Monkey) 2017-09-23 21:23:00
遲早走到物理極限,除非找到新的物質或材料
作者:
stosto (樹多)
2017-09-23 21:23:00重點是 你做出來推在那邊沒人會封裝阿
作者:
Cger (海洋~~)
2017-09-23 21:24:00morris預測較準 難怪幹掉intel 實力有差
作者:
MRFROG ( )
2017-09-23 21:26:00我30nm
作者:
Yujjlin (iam1800mm)
2017-09-23 21:40:003nm???出來信心喊話ㄇ,極度樂觀的看法
作者:
void0 (想被殺啊)
2017-09-23 21:55:00我信GG
作者:
wtl (比特)
2017-09-23 22:15:00GG的3nm等於intel的幾nm?
作者: jwcscv 2017-09-23 22:25:00
摩爾定律 工程師的業績指標
作者: pandoniswu (吳董) 2017-09-23 23:00:00
1奈米是極限嗎?
作者: lponnn (快樂的狼) 2017-09-23 23:13:00
台積和三星都是灌水的啦
作者: ssd4107 (芽) 2017-09-23 23:22:00
可能往SiP走吧?臺積電已經有研發封裝技術
作者:
mathlover (mathlover)
2017-09-23 23:24:00做那麼小到底要幹嘛?
作者: ssd4107 (芽) 2017-09-23 23:25:00
一奈米是物理上的極限,但不代表不能以其他方式增加效能
作者:
cancboy (:p)
2017-09-23 23:32:00灌水的啦~
作者: Cliffx 2017-09-23 23:35:00
GG要GG了
作者:
nemies (...)
2017-09-23 23:43:00用準分子雷射慢慢打阿,然後再來哭沒電......
作者:
mm978 ( )
2017-09-23 23:45:00從十年前就在說已經物理極限 再多喊十年總是會對
GG 24名 intel 36名 一定有人跳出來嗆市值不重要 強烈建議GG買下intel
作者:
swyehe (金山街的食物貴又難吃)
2017-09-24 01:00:00幹 想說再5年就可以順理成章的離職 真他阿公的
作者:
nikolas (你花多少時間?)
2017-09-24 02:03:0080幾歲了還這麼認真 張爺爺真是不簡單
作者: Ndaydayman (日日人) 2017-09-24 02:43:00
3nm出來後張差不多也完全交棒接班人了吧,剩下就不是他的事了
作者: stl3 (@!@) 2017-09-24 02:45:00
如果製程成本高到一個程度大概也不會再研發了吧 畢竟GG是工廠而不是研究單位 做出來沒人買就沒意義了
作者:
ZXCWS (兩分銅幣)
2017-09-24 03:05:00改走立體結構
1nm=1000pm 以前.13um時代也是一天到晚說物理極限 結果不到20年又縮了20倍
作者: hsbtw (無緣的結局) 2017-09-24 06:37:00
希望Morris能再戰十年
一個氫原子直徑大約1A,代表1nm就是10個氫原子排起來這麼長......3nm能成功的話,真的很噁心.....
作者:
Cys0418 (CrossOver D.P.D)
2017-09-24 10:12:00我們可以封裝啊啊啊啊啊
作者:
ciplu 2017-09-24 10:17:00量子CPU啥時要出?
作者: babypanda (熊貓寶貝) 2017-09-24 10:28:00
finfet繼續努力
作者: tomwu770926 2017-09-24 10:37:00
穿隧效應
作者: iamgyfan (人一定要靠自己) 2017-09-24 11:25:00
GAA
三年後的事先做好就好了十年後...台灣人會怎樣再說吧
可以做但沒經濟效益而已 研發成本太貴了2025差不多 除非電池有突破不然未來應用的裝置 其實不太需要用到更省電力的商品吧 目前CPU效能夠用了
可悲的是就算3nm開發出來量產 薪水獎金也不會多 管他幾nm
作者:
ohsong (希望大家健康快樂)
2017-09-24 14:58:00用在人體裡面的ic越小越好吧
作者:
udtsean (I am back)
2017-09-24 21:43:00第一顆電晶體不是Si,而是Ge,結果幾十年後又走回來Ge(SiGe),Ge or SiGe 的mobility大於Si, I proportional to u*W/L, u 變大,L就可以不用縮小,間接等效比較小的L搭配Si。另一個是SiP的3D IC, 在 z 方向堆疊,也等同於面積不變、電流變大(等效上Channel length L 變小)。用excimer laser 慢慢打是不行的,因為excimer laser 的 wavelength (248, 193, 157 nm) 遠大於 3nm, 所以 ASML 才會那麼費功夫的一路慢慢激發轉換波長,也因此導致耗電(能源利用效率差,中間一堆轉換成熱)。接下來不是e-beam就是 X-ray 了吧!哈哈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7-09-25 12:00:00還在那邊嘴封裝,明教三口都已經出局了,一定是GG自己來
作者: jjrdk (扣區旺) 2017-09-25 12:37:00
出個超省電的比較實在
作者:
mbor (cheche)
2017-09-25 15:01:00差不多了
作者:
udtsean (I am back)
2017-09-25 22:05:00接下來會是 Silicon Nanowire,先用Lithography定義Au,然後利用AuSi eutectic point低的特性長出Silicon nanowire。曝光要曝出2nm or 3nm很難,可是sputter要depo 2nm 3nm的Au很簡單。
作者:
HFET (紳士場效電晶體)
2017-09-26 22:44:00即便 tech node naming 變成 code name, G翁星人還是猛猛derSieg G 翁!Sieg G 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