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興通訊(ZTE)創辦人侯為貴已退休2年,但上周三(4月18日)晚間卻被拍到高齡
76歲的他又復出,和中興現任兩位掌舵人在機場拖著行李箱連夜奔走,企圖為美國技術封
殺中興解圍。
除此之外,中興通訊昨日在深圳交易所發出重訊說明,指「公司已經且正在採取措施以遵
守這項拒绝令」。 由於用字較前次聲明和緩,外界認為中興通訊態度已有放軟、尋求和
解的跡象。
美國商務部日前對中國中興通訊祭出制裁,禁止美國企業把零組件賣給中興通訊,為期7
年。有別於中興通訊4月20日聲明,指對美國商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制裁「不能接受」
,昨日中興通訊在深圳交易所上發出自願性公告,指「本公司積極與相關方溝通以及尋求
解决方案」,外界認為在中興通訊調整態度後,BIS的裁罰案可望有轉寰空間。
侯為貴當家30年間,帶領中興打敗了西門子、諾基亞,集諸多榮譽於一身,卻沒想到退休
後得如此狼狽地搶救他一手扶植、壯大的公司。此刻的侯為貴恐怕懊悔,18年前他曾花力
氣主導研發晶片,最終卻半途而廢。
侯為貴曾經留美,回中國後不甘心當一輩子技術員,1985年40歲出頭的他在深圳創辦中興
半導體,最初想做IC(集成電路),卻燒不起錢,為了生存,從電風扇、電話機等做起,
進而接觸到交換機領域。
中興早在18年前,就與中國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共同投資創立中興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
並在全亞洲最先開始了3G手機基帶晶片研發,「當時比華為海思要領先。」
中興官方資料顯示,2000年,中興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還作為參與單位之一承擔了「909」
工程。該工程是20世紀90年代第九個五年計畫之中,國家發展微電子產業重點工程的簡稱
,投資總額超過了建國以來所有集成電路項目投資的總和,達到100億元。
然而,就像這個飽含國家雄心的項目不盡如人意一樣,中興自己的手機晶片研發在經歷一
段時間的跌跌撞撞後,被侯為貴放棄了,研發團隊解散,很多人轉投了華為海思。
為什麼會放棄?有人說,中興的文化不太鼓勵試錯。但如果瞭解晶片研發的難度,可能對
侯為貴的決定就不難理解了。
一塊晶片的誕生大致分為設計、製造、封裝3個主要環節,其中每一步都堪稱極端複雜,
些許偏差都能直接決定性能和品質。
即便從電路設計到檢測的過程相當順利,也要至少半年時間才能送到工廠生產,這個過程
少則投入幾百萬,先進工藝則要高達數千萬。一旦前期錯誤沒被發現,產出的就是一塊垃
圾。再經過一輪修改,則又耗費數月之久。
也因此,一些晶片設計公司不得不把生產前的流程延長,反覆檢測驗證,而這又進一步增
加了成本。如此努力下,反覆投片實驗最終無果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晶片研發對從業人員能力和生產工藝都提出了極高要求,而這兩方面都是中國的軟肋,僅
晶片的基礎性材料——矽晶圓,就因工藝複雜而讓中國企業不得不選擇進口。
一位自稱從業10年的電子工程師爆料:「有極個別那些所謂100%國產的晶片,其實也就是
拿著國外的某些低端晶片,拆開來,在顯微鏡下面拍照,然後完全照著抄襲,而且抄都抄
不像,性能比原版差,只能和原版拼價格。如果晶片設計還能有一點點改動,那已經NB的
一踏糊塗了,甚至人家把圖紙資料都給你,國內也生產不出來。」
晶片的突破是一個漫長且耗費巨資的項目,「909工程」的總投資100億,想要實現從無到
有,也遠遠不夠。初代甚至幾代產品落後於市場,找不到適配產品,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巨大的投資、難度和「舒服」的市場環境間,鮮有人做出持續攻堅的選擇。於是,大部分
中國企業放棄研發晶片,直接進口,而把功夫用到了擅長的匹配晶片的算法和軟件上。後
兩者配合中國人特有的努力勤奮,讓中國電子產品在市場上打敗洋品牌成為可能。
長期以來,這種各取所長的方式讓晶片的供需兩方各得其樂——中國企業無需冒巨大風險
進行生死一賭,國外供應商則坐享高額利潤。為了不失掉巨大的中國市場,美國供應商們
甚至會想方設法幫助中國企業繞過各種採購限制,結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這套邏輯適用於大部分中國缺芯企業,包括中興。
當然,也有例外者——華為。靠著多年持續不懈地高投入,華為狠心堅持了下來,成功擁
有了自己的晶片。儘管與國外高端晶片相比,海思晶片仍有一定距離,但華為可以無須顧
及洋人的臉色,將命運更多地攥在自己手裡。
或許在中興眼裡,華為的海思晶片除了降低產品成本外,未見得比進口有多大優勢。直到
4月16日美國總統川普一聲令下,中興被打回殘酷的缺芯現實。(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
導)
新聞來源: https://bit.ly/2HRab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