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這類人'
上一代的這類人, 抬頭喜歡放總字輩, 標準結論是為何不去中國?
平台大多是殤粥, 或是財經腥聞, 抬頭通常很長很長
標題會是; "XX收起OO, 老總嘆:'一個時代的結束'"
內文則是; 我當年在矢丹佛的一場OO中, 遇到了XX, 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人
他就做過A, 也做過B, 現在正在做C, 讓我不禁想到台灣 (三千字略)
結尾就是看著某貿易區的繁華夜景, 一個時代的結束
而這世代的這類人, 平台換成social media, FB, 換鈤線, 文案也直接變為;
'一個XX的7年級, 做過A, 也待過B, 在一躺C的Journey中
決心要分享所見所聞, 回饋OO, 為台灣環境盡一份心力'
標題會是; "我在XX的所見所聞, 那台灣年輕人呢?"
內文則是; 我當年在矢丹佛的一場OO中遇到了XX, 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人
他做過A, 也做過B, 現在正在做C (三千字略) 台灣年輕人為何不走出去呢?
結尾就是我這週末會回台灣一趟, 期待大家早餐會的各種分享與交流!
其他關鍵字如實習生, 投資銀行, VC, 私募, 一定會有賣啃昔
開會重複大家都知道的事, 充滿著各種假設性的策略倒是沒關係
但真正要建模轉成數字分析與具體執行時真不知道要'交流'什麼
不知道這兩代對是否有師承關係? 啊, 如雷同以上純屬巧合, 該去打PS4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