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主要的差別在於
: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比較有用,
: 現在年輕人程度好的也有 但是差的很多。
: 差的都以為自己很優,其實就廢物而已。
: 所以薪水會變少,年薪也是不多
怎麼2018年還會聽到這種言論?
當年竹科的產值其實不高, 現在絕對遠高於當年, 是能分少了
當年房價其實不高, 現在絕對高於當年, 是能買的少了
所以分不到的就是不夠優秀? 買不到的就是能力不夠?
不是呀, 這些都有數據可查, 有歷史可追的
看看當年很多人素質, 也不是什麼頂校或從Google/Apple挖來, 或是競賽得獎的
再看看當年很多人買房的, 相信很多人爸媽也不是什麼公司高層或企業主吧?
那關鍵是什麼? 工號, 還有入場時機
有幾間企業的工號, 幾號前, 幾號後, 直接畫出新貴時期還有現在
這個只要HR丟出資料, 絕對可以分析出KPI關聯性, 真的是最強100人嗎?
還是只是時機, 政策, 以及歷史背景?
而房價就幾個關鍵事件, 早期的70年代起飛, 後來的金融危機, 中韓崛起
台灣本土的SARS, 之後的各種炒房, 都可以列出一個個的大事件劃分
這就不用再多說了吧
出國? 大多喊出國的都是沒出國過的人, 你知道有VISA嗎?
身份限制為何越來越嚴格, 就是以前太多問題呀, 講得好像去跨縣市工作一樣
而在這些大關鍵影響下, 從強者到魯蛇都只是小小的螺絲, 個人影響力太小了
你問那些那些劃分前有賺到一大包的人是怎麼做生涯規劃的?
最好他們講得出來當年預測到的, 很多高層還說自己根本沒想那麼多
重點是, 在吵的, 挑起族群之間意識的, 也不是他們
老是吵幾年次, 能力這種的, 倒不如吵星座還比較有梗
你知道現在NBA路人都在做科學訓練投三分了嗎? 還在說以前多強現在多廢的
應該不管是基本質化還有量化的分析證據都沒有吧
要打破這件事, 首要就是不要在製造各種混亂是非的東西
現在各種資訊都已經爆炸了, 很多人只是發洩自己情緒po文而已
也不是真的有啥具體性建言, 把空間留給有想分享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