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9661/5g-iot-taiwan
台灣5G發展慢熱,台哥大總經理鄭俊卿:電信商面臨3難題
by高敬原 2018.06.26
如果從電信營運商看5G,我持保守的態度」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認為,儘管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5G)喊得火熱,憑藉著高頻寬、低延遲、海量聯網的三大優勢,能夠迎來更豐盛的內容、更高級的影像應用,不過現實與理想恐怕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4G成本尚未回收,5G商機仍不明
「如果都用手機看,為什麼要用5G呢?」鄭俊卿認為以市面上手機的螢幕尺寸來看,不論是觀看2K、4K還是8K的內容,其實看起來都差不多,他認為除了速度比較快、延遲比較低,視覺上的差異並不大。
未來5G結合物聯網(IoT),大約可以分為智慧交通、智慧水電、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六大應用,而目前台灣法規只有一類電信業者可以標頻譜,不過現階段4G成本還沒完全回收,以5G來說,因為屬於高頻譜,每家業者需要至少5萬個基地台,不僅投資成本很大,對業者也是極大負擔。
在「5G暨物聯網發展趨勢高峰論壇」上鄭俊卿談到,除了一般傳統的電信服務是B2C,結合物聯網的應用對電信業者來說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兩三年前穿戴式裝置喊得很大聲,但從電信商來看,這些都只是零頭。」
他認為5G物聯網的價值鏈或商業模式,並不是由電信商驅動,都是以B2B2X居多(X可以是B或C)是由B端作為主要驅動的一方,鄭俊卿用車聯網的B2B2C業務型態當例子,意思是每一台汽車出廠前,都必須在車內建置相關的應用與平台。
5G初期頻譜資源相當少,加上B2C商業模式也都還不明確的狀態下,因為規模、型態常常差異很大,因此並不容易整合。鄭俊卿認為,在現階段4G資費競爭激烈且正在回收成本的階段下,「電信商在短期內都很難看到大量投入5G。」
台灣5G上路困境:缺電、加設天線、難整合
若從電信營運商的角度來看,鄭俊卿認為五年內很難看到成熟的商機,各個產業雖然能各自發展的很好,但端到端整合很難,此外5G初期會依附在4G設備的基礎上,因此在低延遲上很難完全發揮優勢。
另外就台灣的發展環境,鄭俊卿也分享了幾個困難點,他談到5G上路初期,耗電量是4G的四倍,不過台灣目前身陷缺電危機,能不能應付三大甚至四大電信商的需求都還是一個問號;且5G對於天線數量的要求更高,台灣地狹人稠,除了現有的基站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放置,加設天線也會導致民眾的反彈;最後5G網路布建,必須配B2C 、B2B2X各種不同商業模式,規模、型態若差距過太,也將面臨難以整合的窘境。
目前台灣大哥大正投入窄頻(NB-IoT)技術新應用開發,憑藉著台灣地區最大700MHz的網路頻段優勢,今年(2018)已經於全台六都完成NB-IoT布建,預計本月底可完成全台網路覆蓋,也會讓台灣大哥大成為台灣第一大NB-IoT網路提供商,因此鄭俊卿認為,4G的NB-IoT不論是速度、網路涵蓋、頻譜資源、可靠度、成本,都會是短期物聯網應用的主力。
最後鄭俊卿也分享,5G的建置應用要做到集中資源、修改法規、頻譜共享,如果沒有國家戰略考量將不利產業長期發展,「如果從電信營運商看5G,我持保守的態度。」鄭俊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