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回,
先不分產業,因為電子產業薪資都高於目前基薪的,
因為勞動市場本來就會調節,所以基薪對科技業除了老闆多付些規費外,
根本沒有差,
央行早在今年初就提出分族群,分弱勢及年輕人,這其實對這些人是好事,
有份工作都比政府一直補助少少的錢好,
但勞動部不採用也沒法子,因為這政治太太太敏感了,
再分產業,你想可能嗎?
: 之前調薪基本工資發現其實在科技業的人根本完全沒有加薪
: 因為科技業的員工基本上都高於基本工資至少幾千元
: 在公司登記中有所謂的登記產業類別
: 而工會也有產業類別,員工職缺也有產業類別
: 如果能把三者聯動,政府是不是可以不用再插手基本工資的談判?
: 目前基本工資的勞方、資方代表幾乎是全產業通包了
: 談判力量根本是不足的
要有工會,甚至這任央行老大也有提工會的建議,但這老闆不愛,
前任馬政府的經濟部還跳出來反對
: 若各行各業改由各產業工會與各產業資方代表談判,是否能改善這個問題?
: 比如電資工會與科技業大佬談判結果屬於工程師類別的職務起薪必需為 35K 以上
: 同時若基本工資有調整時就必需再議電資工程師起薪
: 然後此條款只限制有工會成員身份的工程師
: (比照航空業,有加入工會的才享有工會談判出來的福利)
: 藉此才能讓更多工程師加入電資工會,工會才有更多力量與資方談判
: 不知道若立法這樣改的話能提升基層助理工程師薪水嗎?
: 還是會因為助工薪水增加導致公司減聘助工或者高級工程師的薪水要稀釋填補助工漲薪?
: 或者公司初期可能知道你有工會身份就不聘用你....除非全台灣多數工程師都加入工會
: 但至少各產業工會可以提出自己的基本工資
: 用來對抗底層工程師既受不到基本工資上漲好處卻要接受基本工資上漲後物價上漲的壓力
工會,絕對有用!尤其是製造業!
但就算有工會,助工薪水也不會和工程師一樣,
工程師級若有工作移動的自由就夠了,像之前美國g&a這類的私下勾當政府要出手,
目前台灣是有類似的作法,當然是台面下,
你的文章實在過亂了,真的很難抓到你想描術的,
你若是指科技業助工薪水太低,望者隔壁工程師好像閒閒沒事做,就拿高薪,
每個位置有每位置的苦,
工會有用! 對於助工當然也有幫助,但應只是保障工作位置是主要,
但工會有利幣,新人會不易進入公司,但這也無所謂,
正常的產業,會有新創,台灣這十幾年實在不正常,
目前政府不支持, 勞動部也只要陪一些不了解經濟學原理的人吵基薪,
台灣要有工會難,先投一些立場較左派的政黨,有人出來質詢勞動部再說吧
另外沒有什麼產業工會在訂基薪的,這想法真有點異想天開,天馬行空了
工會有用是在於加薪談判,位置保障,談判後,通常勞資也會較一心,
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