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nlin1996 (.)》之銘言:
: 推動RISC-V非易事,過去ARM也布局多年才能達到現在的龍頭地位,RISC-V必須建立一個
: 能與之抗衡的生態圈,並為國際大廠接受,都是需要考量的點,未來如台積電、新思等供
: 應鏈的態度就變得十分重要。
GG根本不重要,RISC-V目前的設計的市場根本不需要先進製程
Synopsys倒是包山包海,不過我看多數也只是賣IP,設計工具不一定用Synopsys的
前一個被ARM打到仆街ISA的叫MIPS,除此之外死掉的data bits are 32 bits的ISA
不計其數(看看精美的Linux kernel中就有不少了)
先講點古,以前ARMv5 arch時代,那個時候ARM陣營和MIPS一樣,設計是亂的一塌糊塗,
很多家就買一個ISA license然後自己設計core或者pipeline。
那個時代並沒有看出ARM比MIPS勝過再哪裡
但是有個問題,當年可沒有什麼AMBA這樣便利的東西,每家廠商都自己設計一套
on-chip subsystem interconnect spec./bus
別家想要設計什麼IP,想要和整合進SoC都要費一番功夫。
不過那個時代embedded processor基本上速度都很慢,外部記憶體連SDRAM都餵不滿,
所以沒人在意這個功能。
那個時代我真不知道為什麼ARM貴森森的授權費是收了做什麼的,而且當時的embedded
system根本很少有需要一個OS的應用,有也是μC/OS或者VxWorks這樣的生態。
當年咯,當年都是功能機,好像是有Windows CE的機器吧,不過都沒多只望太多
不過後面隨後的ARM7 arch時代,手機這樣的設備才有指望他能處理處理圖像,
看看影片。對bus才有性能上的需求。我印象中這個時代的手機記憶體才開始
用MB來計算。
當然這個時代的CPU通用計算能力還是很弱,所以才會搞出Jazelle這個鬼,
還有後來的ThumbEE,我都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那個時代的智能機就是能動動
Java程式吧。
與此同時,MIPS陣營毫無動作,完全沒有為手機市場做規劃。
ARM11時代iPhone來了,GPU再也不能被無視,media的應用開始變得重要。
在這個時代,MIPS依舊沒有一個統一的on-chip subsystem interconnect spec.
ARM的AXI簡直是救世主,什麼IP都可以很容易的訪問Memory,IP之間的從屬
關係全部理清了。
而且後面ARM做了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把arch總算統一起來了,不然一代換一個
模式實在豆頁痛,不止軟體要重編,晶片要重新設計一次才想殺人。
至少以後搞應用程式不用怎麼看SoC vendor是誰了。
後面的時代就不用提了,MIPS基本上連float point extension都出的很少。
雖然很不好意思的,我周圍就有兩位對RISC-V看好的相關人士。
不過我是覺得這種東西純粹就是消耗金錢做好玩的,等於愚公移山,重造輪子。
不過我也不好說什麼,畢竟人家不聽勸,肯花錢我也沒辦法。
RISC-V搞在多,說實在的真不知道這個inst到底有什麼優勢,尤其很多優勢
都是學術單位吹的(非學術單位更會虎爛,On2吹VP7吹到VP9從來都是被ITU笑的)。
然後你有沒有相關的IP給你免費授權(人家買A送M啊)更缺乏特化設計經驗
(ARM是買A送R送M)。
說真的,不用送別的,送一個能用的Memory controller就好了,問題就是
沒有人去為RISC-V設計,也沒有什麼通用的bus在這邊給你接。
學術機關就是這樣的,講不為商業勢力左右,做出來就缺乏實際的考量。
那些公司也樂得這些東西差差的,這樣才可以有定製服務提供,
順便打擊一下體質比較差的小公司,讓免費勞力去維護沒有利潤的部分。
我覺得把MIPS搶救一下比較實際,MIPS的授權費早就破盤價了(當然也沒有售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