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公司新研發案需要洽談一些可能的學研合作單位,從而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少子化波峰已經傳到了研究所。原本有興趣想跟我們合作的私立大學某系主任,因為收不
到研究生沒研究人手,無法接研究計畫,頂多只能擔任個顧問。
頂大也無法倖免。以我所接洽的學校為例,要嘛碩班招不滿、要嘛碩博班學生半數來自東
南亞。學界大老們即便有博後也以來自越南印度籍博士為主。如果我們想透過產學合作綁
優秀學生作為儲備招募對象,似乎有很大機率要考慮來自東南亞的優秀年輕人。
常有月經文在討論工程師40歲以後何去何從、註定被新鮮肝腎取代等憂慮。但這少子化的
趨勢似乎悄悄地淡化大齡工程師危機(不是完全沒有)畢竟在宏觀調控上,現在的年出生
人數就是比20年比少了快一半,在假設台灣科技業規模與人力需求變化不大情況下,資方
只有幾個人力來源選擇
1)一般製造研發類:現有熟齡工程師繼續沿用(假設腦力還行持續學習)、引進對岸工
程師(不含手機互聯網領域因為大多給不起)、再來是錄用台灣&東南亞優秀畢業生從頭
培養
2)先進技術研發類(尤其需要博士的那種): 除了台灣劇減的畢業生,大概必須引進次
佳的印度、越南大馬畢業生(最優的應該能去美國新加坡也去了)例如GG近年來的在台印
度籍員工並不少見
所以如果你現在40左右,很大機率你有機會繼續做到55以上或更久直到腦力體力幹不了。
當然,公司願不願意為了你的專業&資深付出合理的對價,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以上是小弟的小小觀察,不完全正確與全面,歡迎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