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240/5482689
彭博:台灣半導體優勢恐遭侵蝕
2021-05-25 01:04 經濟日報 /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4/realtime/12349728.jpg
彭博資訊報導指出,若疫苗不足將導致晶片更加短缺,長期下來可能侵蝕台灣在半導體領
域的優勢。(本報系資料庫)
今年2月,衛福部長陳時中暗示,因為中國大陸的政治打壓,台灣直接向德國採購500萬劑
疫苗的計畫生變。三個月後的今天,台灣因為欠缺疫苗,正付出確診病例激增可能觸發封
城的代價,甚至可能進而干擾半導體產業,讓全球晶片荒問題更加惡化。
根據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日前的說法,如果台灣沒能取得疫苗,疫情控
制不住,會有「後勤問題」。
然而,彭博資訊報導指出,迴避從中國大陸採購疫苗,並警示若疫苗仍不足將導致晶片更
加短缺,台灣政府反而顯得是在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全球大型經濟體加強投資,長期下來
可能侵蝕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優勢。
此一困境說明,在美中緊張關係之下,台灣具戰略性卻又脆弱的地位。從去年底開始的晶
片荒,衝擊許多產業,卻似乎也在一夕間給台灣帶來全球影響力。但台灣最近命運逆轉。
疫情復發之際又缺水缺電,加劇經濟不確定性。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
戰略性質提高警覺,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
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受訪時說:「我認為我們太依賴台灣和南韓」,美歐應該
「更積極採取行動」,以因應亞洲領先半導體製造的「不平衡」現象。
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本月說,儘管拜登政府與台灣合力解決晶片短缺問題,但也正
想方設法要降低對台灣的依賴。華府預計投入大約500億美元,扶植美國本土半導體供應
鏈。歐洲和南韓也誓言挹注更多資金加強國內半導生產。台灣已逐漸感受到壓力。
台灣正草擬新的出口管制,限制特定技術做軍事用途,收緊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並提高違
反規定的罰金。勞動部並下令禁止刊登中國大陸職缺廣告,或協助招募半導體工程師前往
大陸,違者最重可罰500萬元。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等人並考慮修法,重罰經濟間諜罪,最
高可判無期徒刑。
這些是否足以緩解華盛頓的擔憂,等到下月初美國總統拜登公布對半導體供應鏈的評論時
,可能就會比較明朗。
另外,在本月的停電之後,台灣的產業永續問題也受到質疑,除了缺水,晶片廠的電力供
應也出現變數。
台灣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佩真表示,台灣可能克服疫情,以及水電短缺的問題,展現出「
台灣企業仍能滿足全球需求,大部分產品在台製造沒有問題」。
短期重點顯然仍是取得疫苗。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說,「台灣有許多
政客敦促政府以晶片換疫苗」,儘管政府沒有力推,「但如果美國關心台積電的晶片供貨
,就有提供台灣疫苗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