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不吃香嗎?蔡明介罕見焦慮投書 工程師超搶手畢業生為何爆減萬人
https://udn.com/news/story/6841/5679078
文 張毓思
蔡明介投書示警「科技業人才荒」,佔據各大新聞標題。消失的科技人才去了哪裡?「科
技業人才荒」一詞幾乎佔據各大新聞標題,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開口說了三遍,「很
嚴峻,很嚴峻,很嚴峻。」
根據104人力銀行發布的2021《半導體人才白皮書》,半導體業的人才缺口將近2.8萬人,
是6年半以來的新高。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更罕見投書媒體,呼籲重視高中教育與人才培
育政策。
疫情間全球晶片需求高漲,半導體產業的人才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是要搶理工人才的
產業,早已經不只是半導體。根據國發會調查,「應屆畢業生不足」已經是科技業人才缺
口的首要原因。
產業需求增,理工人才卻每年減少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2019年的高等教育理工畢業生為9.2萬人,較前一年減少5359人。
若拿2019年與2016年相比,更是硬生生減少了9110人。
在科技產業欣欣向榮之際,不過3年的時間,理工畢業生人數就減少將近1萬人。究竟台灣
的教育體制出了什麼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少子化,」清華大學電資學院院長黃能富
說,「進入大學的人數正在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非常快。」
頂尖生外流,會成為張忠謀嗎?
除少子化衝擊,學生往國外移動的比例卻也愈來愈高。「這幾年的出國人數,已經不可同
日而語,」師大附中教務主任陳雅萍坦言,10年前每年選擇出國學生不過10幾人,近5年
卻動輒就是50人。
疫情影響下,雖然暫時緩解了出國人數,但陳雅萍以長期趨勢判斷,高中生出國就讀的意
願恐怕只會繼續增加。
這些優秀學生高中畢業後提前出國,通常也意味台灣人才的流失。「很多人才不一定願意
回來,因為海外產業規模更大,薪水往往更有競爭力,」晉麗明指出,在國內人才不足的
同時,鄰近的日本、韓國與新加坡同樣吸引台灣人才向外流動。
人才外流加劇理工人才不足的窘境。但高中生出國深造是壞事嗎?黃能富認為,人才進出
應該樂觀看待,反而應將赴海外工作者視為台灣的海外人才庫。賈至達也說,「這些學生
或許是未來的『張忠謀』,或是張忠謀的左右手。」
科系與出路選擇愈來愈多
更關鍵的是大學科系愈趨多元,選擇理工科系者比例跟著下降。大學校系這幾年變得愈來
愈多元,陳雅萍舉例,部份大學開設「人文科技」系,雖隸屬社會組,卻吸引理工組學生
,文理組的邊界愈來愈模糊,「大學這一端開出的名額,很可能影響學生分布的板塊。」
不只是大學科系選項更多,理工科系畢業後出路也愈來愈廣泛。「電機系畢業生選擇愈來
愈多樣化了,」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院長唐震寰指出,過去主要專攻半導體IC設計的電
機系,近年有愈來愈多學生往軟體科技發展。
賈至達則指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有國際優勢,但是年輕學生更傾向於軟體、量子電腦甚
至是人工智慧產業,因為海外的軟體科技產業更成熟,對這些學生更有吸引力。
吸引外國人才,大學英語授課
究竟科技業人才荒的解方是什麼?「少子化是不會逆轉的,」黃能富說,「產業與學校唯
一的一條路是國際化。」換句話說,本土人力的供給只會愈來愈緊縮,唯一可能滿足產業
缺口的方法,是引進外國人才。
但外國人才要去哪裡找?晉麗明認為,企業可以先從在台灣留學的外國學生著手。以陽交
大的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為例,就吸引不少來自印度、印尼與越南的碩博士學生,其中又
以印度學生為大宗。
「我的學生就是做IC設計的,他回印度不會有比較好的職涯發展,留在台灣的意願其實很
高,」唐震寰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仍具有國際優勢,對來台灣的留學生相當有吸引力。
這些在台灣就讀的半導體人才,回到印度或是東南亞母國,往往成為台商招募的對象,幫
助台灣產業的海外佈局。
「台灣的生活環境好,大部份的國際留學生多希望能留在台灣工作,」黃能富指出,清大
擁有全台最多的印度學生,學生英文能力佳,很容易受到如台積電等國際化企業的重用。
但要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大學必須進行國際化改革。企業也應該思考,如何對人才提高吸
引力。
「為什麼優秀的人才不回來?我們一直要求人才更高的產值,但是企業對人才的投資也要
到位,」晉麗明語重心長地說,「不能只是用薪水回饋,如何讓人才得以發揮與提升價值
?珍惜人才其實是一門課題。」這一點,值得所有企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