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文章加了標點符號還分段,相信相對上個版本大幅增加了可讀性。
如果這樣還是有人反應可讀性低看得很辛苦,問題就不是標點符號了。
因為人力銀行的履歷一直是開啟狀態,所以偶爾會接到一些面試邀約。
當可成打來的時候,和金屬加工八竿子打不著的我,其實是蠻驚訝的。
我看著徵才頁面上關於這個職缺的工作描述,一邊思索,交集在哪裡?
雖然不知道對方會怎麼想,我還是直接問了:「你們確定要找我嗎?」
(我也和對方補充解釋:因為我真的太常收到沒頭沒腦的獵頭邀約了)
對方(人資)的回應很有禮貌—至少對這麼直接的問題是不動聲色的。
她說:「主管看過你的履歷,我相信他們應該是有想要了解的地方。」
相較於『那些到了當場才讓面試觀看你的履歷跟你一起傻眼』的公司,
我覺得他們(包括到後來的面試)對求職者展現了蠻基本應有的尊重。
「將進行筆試測驗」稍後的來信中有這麼一句話,但結果並沒有進行。
當天見到了三位主管。大主管在行程的空檔間先跑過來和我聊了一下。
從他們的描述,這是一個新的職務—或者嚴格來說,是兩個甚至更多。
兩個部門的業務主管分屬於大家所熟知的筆電部門,以及「非筆電」。
至於為什麼找我?簡單來說,他們是想找個「背景條件不一樣的人」。
我試著打聽兩件事:一是公司未來的規劃走向,二是這個職務的角色。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可成才剛把他的泰州廠賣掉、也就是淡出手機市場。
作為一個滿手現金的公司,他準備前往的方向,絕對是我應該了解的。
說個插曲吧。曾經有間機殼廠的研發找我(因為我手上的某個材料),
他們跟我說:公司目前有個規劃是做血液透析/中空纖維膜/洗腎管。
我當時驚訝的跟他們說:你們作電腦機殼的跟這技術八竿子打不著耶!
「公司需要轉型啊,醫療市場又很大」的確,洗腎市場的CAGR很誘人。
問題是,就連當初和紡研所合作的知名纖維廠都沒搞出結果還收攤了,
他們對這一切的難度一無所知(不包括商業上的,細節在此不贅述),
卻因為(或許是基於某份產業報告)受市場規模吸引就決定投入資源。
總之,他們失敗了。毫無意外的(嚴格來說這部門沒獲得高層資注)。
不管是不是待過外商的人,應該都多少都經歷或者聽過組織大調整吧?
你或你的同事消失,不是你們表現不好或者你們的團隊績效差強人意,
而是從更上一個層級的,公司戰略性的決定退出某個市場(或國家)。
除非你重要到老闆願意把你拉去其他國家,不然你就是跟公司說再見。
(但是當這種狀況發生的時候,其實通常是連你老闆都自身難保了。)
回到這場面試本身。因為我過去還算是面對過真的是不少失敗的案例,
我不知道對方怎麼看待我的問題(當然,我想我不會被認為是間諜)—
或許他們會覺得,我是不是在用很繞路的方式打聽它是不是個養老缺?
實際上這問題的背後問的是:「對這角色的需求突然消失的可能性」。
這個職位是因應什麼新成立的事業或者階段性的任務而存在的角色嗎?
或者是基於擴編或者調整需求的維持(maintain)型Key Account Mgr.?
這個職務的角色是什麼?他需要什麼技能(是我已經或可能擁有的)?
不然他們就直接從產業鏈任何一個角落找比我更沾的到邊的人就好了。
—這隱含的問題是:身為一個無相關經驗的人,我有談價碼的籌碼嗎。
(如果有,皆大歡喜;如果沒有,那我得知道進去以後有沒有搞頭。)
面對一間外界不太了解你準備往什麼方向發展的公司,這是我的問題。
負責NB的主管對於這個角色的任務給了清楚的解釋(包括客戶名稱),
而且從我的角度,他們會找到我(就算只是聊聊)也算是合情合理的。
但我想,他的煩惱的根源…是應該負責「某件事」的部門沒有負責吧。
「我可以看這一塊,但是問題是誰下決定?誰會扛這個決定的結果?」
在「保持我的吸引力」和「無私又客觀的分析問題」,我選擇了後者。
換句話說,除非他們對於角色的功能(包括權責)能做出因應的調整,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他們應該會放棄從我這產業找人的這個想法了吧?
至於另外一位主管,就我的角度,則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回應我的問題。
要我從有限的對話猜測(幾乎不是他在發問或者回答),他要找的人,
與其說是Key Account Mgr.,我猜會更是一位New Business Develop。
因為對方真的拋出很少的問題和資訊,問題也不夠具體(不是個案),
而我試著丟出的關鍵字(就我粗淺的相關產業經驗)也沒讓對方接話。
我無從得知、也難以引導出重要資訊(幫助我判斷這工作好不好玩)。
我猜,要嘛就是他們也還在尋找方向,要嘛就是這些生意太隱晦敏感,
要嘛就是(我覺得這個算是非戰之罪)我沒辦法展現吸引他們的價值。
當天的三位主管人都很客氣也善於聆聽,其中一位甚至還送我到電梯。
但沒有提到討論到待遇問題,也沒有試圖「行銷」他們吸引人的地方。
(所以,最低程度的,大家可以相信這間公司不會亂抓人作業績啦。)
我一半是抱著交朋友的心態去跟對方聊天,可惜沒有收到對方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