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護國神山狂吸人才 「荷蘭病」浮現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2-02-16 22:57:34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6100960
護國神山狂吸人才 「荷蘭病」浮現
2022-02-16 04:18 聯合報 /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2/16/1/16055521.jpg
清華實驗室內學生學習製作半導體晶片。 記者葉信菉/攝影
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荒,過去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被大陸挖角,半導體產業過度向晶圓
代工傾斜,也吸走多數人才。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示警,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紛紛投入晶
圓代工業,已有所謂「荷蘭病」徵兆。跟著產業發展提高附加價值,是唯一的解方。
護國神山台積電近三年就吸走一萬多名優秀半導體人才,今年連同聯發科等指標半導體企
業,還要招募逾萬人,加上美商美光加碼在台灣擴產,薪資福利都比其他同業還優渥,對
人才磁吸效應擴大。
「荷蘭病」是由權威財經媒體「經濟學人」開創的名詞,用來描述荷蘭在一九六○年代過
度仰賴能源產業發生的問題。那時,荷蘭在外海發現天然氣田,這個意外之財雖為荷蘭帶
來大量出口收入,累積大量外匯,讓荷蘭盾大量升值,天然氣產業迅速發展也增加勞動力
需求,使勞動成本提高。結果導致荷蘭其他產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加速去工業化的現象,
一度只有天然氣產業獨活。
湯明哲認為,這種單一產業快速發展,而導致其他產業衰落的「荷蘭病」也出現在台灣;
半導體產業過度向晶圓代工傾斜,晶圓代工產業蓬勃發展、吸走大批人才,其他產業就面
臨人才競逐嚴厲的考驗。
湯明哲認為,唯一的解方,就是各產業都要提高附加價值,而且必須跟著發展的產業一起
提高價值。
湯明哲以過去都曾在全球記憶體產業獨霸一方的美國和日本,都走合作開發的發展模式為
例。七十年代,日本提供一個大型積體電路計畫,結合所有公司一起研發動態隨機記憶體
(DRAM),再授權給各家生產,後來打敗美國半導體業;美國後來也一起合作,再度
回攻打敗日本。
因應半導體人才荒,即使政府鼓勵成立半導體學院,但護國神山吸力大,預料半導體畢業
的人才,最後還是會被台積電、聯發科等指標企業吸走,其他廠商還是得繼續面對人才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