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者放話:美晶片法案沒過 可能外包亞洲代工廠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6469143
美國國會對於應否為半導體業者提供520億美元,補助其晶片製造和研發,爭論不休,多項潛在的投資案因此懸而未決。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光科技執行長梅羅塔(Sanjay Mehrotra)說:「我們需要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適當支持,以彌補與海外生產成本35%到45%的差距。」
美光打算未來十年斥資逾1,500億美元來增加產能,正與多個州進行談判。梅羅塔說,激勵措施是在美設廠計畫得以實施的關鍵,但公司不能一直拖著等候國會決定,會選定經濟上最可行的地點進行。
晶片公司多年來一直在遊說國會提供財政支持,以便降低在美國設廠的成本,但政治光譜的兩端都有人反對:高額的激勵措施或者被斥為分贓政治,或者主張要與社會政策承諾掛鉤,例如更高的工資。有人說,半導體公司利用晶片短缺的機會占納稅人便宜,就算沒有補助,他們仍能在美國推進投資項目。曾在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政府擔任勞工部長的Robert Reich上月聲稱,獲利豐厚的半導體業分明在進行「敲詐勒索」。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傳出已向同事透露,最早可能在周二就一項針對晶片投資但不包括其他條款的法案進行表決,但至今不能確定此一濃縮版法案能否在兩黨勢力旗鼓相當的參議院獲得通過。
半導體業高階主管在遊說國會時表示,美國若不能提供補貼,擴張計畫可能搬到海外,留在國內的話規模會受限。
車用半導體製造商巨擘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提供諮詢業者Kroll、用來爭取補助的資料顯示,它考慮擴建德州奧斯汀兩座工廠的其中之一,大概會花26億美元左右,希望今年第4季做成決定,2024年動工,但也放話,如果奧斯汀擴張計畫夭折,可能改在新加坡擴廠,與歐洲其他晶片製造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或將生產外包給亞洲的晶片製造商。
英特爾表示,如果沒有激勵措施,設廠計畫會更謹慎。該公司最近延遲俄亥俄州晶片廠的開工剪綵儀式。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上周二在華盛頓郵報的一場活動中表示,補助沒到位的話,可能改變投資計畫。
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考慮斥資7億美元,擴大在德州的晶片生產。根據該公司提交尋求稅務減免的文件,該計畫取決於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補助,最早可能在今年開始量產。
該公司在申報資料裡指出,「如果沒有激勵措施,在美國擴廠需要的資本投資,在經濟上不可行」,全球其他國家,如德國、奧地利和馬來西亞,會是更理想的擴張選項。英飛凌拒絕進一步置評。
其他也尋求政府補助、規模較小的晶片公司還包括:賓州的II-VI,以及晶片製造設備巨擘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後者考慮在德州、亞利桑那州、加州或紐約州建立20億美元的研究設施。大金工業也在與10個州接觸,討論潛在的擴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