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
很多高中生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面提過,
人最晚在16~18歲左右,就應該找到自己的志向了,
而且對於未來有明確的藍圖。
近期有名的例子就是大谷翔平,
他很早就給自己訂下了人生目標,
並且一步一腳印,按部就班的實現它。
當然未來有不可控的因素,
計畫趕不上變化,
但比起茫然無目的隨波逐流,
訂立計劃還是比較容易朝好的方向走。
而且計畫本來就是彈性可變的,
如何訂立、修正長期計畫,
利用「SMART原則」完成階段性目標,
本來就是必備的能力。
甚至很多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
只是因為計畫的能力不足,
這點完全是可以靠練習和學習補正的。
因此只要高中生能妥善規劃自己的未來,
數學物理要學到什麼程度,自然就會有答案,
而且學習起來動機相對強烈,
比較不容易失去興趣。
像我就知道有人一路努力念書,
念到了博士班受不了才休學,
休學後也不工作,在家待業了快10年,
很顯然就是缺乏明確人生規劃。
如果他能夠提早想清楚自己要幹嘛,
國中畢業後就不再升學,也不選擇就業,
每天待在家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好好節制物欲,生活開銷靠家人協助,
其實根本就是三贏局面。
社會可以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
自己可以減少很多痛苦和挫折
家人也得到更多的陪伴、更少的擔心,
這樣不是很好嗎?
==
博班休學真英雄 長年待業比臥龍
肖父高德成大業 名校書卷誰爭鋒
無奈燕雀目光淺 流言蜚語鬧哄哄
網路力爭非魯蛇 勸君莫笑是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