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紀錄片《種土》在說他!工程師變身園丁 台
時間: Sun Sep 22 11:05:20 2024
https://tw.nextapple.com/life/20240921/F95BA534A3D15E5945B13F28B2F4948D 凃建豐
紀錄片《種土》在說他!工程師變身園丁 台大電機碩士「種土」慘賠退場終不悔
20年前紀錄片《無米樂》拍下台灣老農的敬天愛地,感動了無數人,其中那年才36歲的阿
仁還真從高科技投身農業,「工程師變身土壤園丁」,到市場回收果皮葉菜,經過發酵分
解,成為土壤改良的「好味土」,希望以低價提供農民使用,作為有機農業的後盾。不料
,10年計畫還未過半就傳來高雄橋科定案,土地要被收回,不僅還未獲利,合作夥伴綠冠
有機鳳梨辛苦用有機肥栽培的28萬顆鳳梨,還遇到中國刁難進口,加上國內通路飽和,最
終只能因腐壞而丟棄,最終友人的有機鳳梨慘賠千萬退場,阿仁則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紀錄片導演顏蘭權深刻記錄下這段過程,新作《種土》20日上映。片中主人翁蕭昭仁
又回到電子業,回首前塵,他說「這是我人生最精彩的一部分,真的有去做一直想要做
的事情!」導演教會他去感受對方的感受,現在他做事的方法也不一樣了!
1976年出生的是在台南鹽水鄉下長大,求學到就業可說是人生勝利組,台灣大學電機研究
所畢業後就進入電子業,在新竹科學園區當工程師,年薪上百萬,家庭美滿,育有一雙兒
女。
「我在竹科十年,33 歲的時候,看了《無米樂》才發現,我連故鄉旁邊的崑濱伯都不認
識,也從未想過有這樣的生活態度...」蕭昭仁這麼回首感嘆著!
阿仁讀到台大農藝學系郭華仁教授的文章,才知道台灣農業已進入「加護病房」,如果不
靠化肥與農藥,很難種出作物。原本鬆軟、肥沃的台灣農地,經過長達60年化肥與農藥的
摧殘,變成硬梆梆、且無法呼吸的「死土」。
工程師出身的阿仁對此也有一套「商業模式」,這種產品市場很大,做到頂尖者極少,使
用廚餘,可減少廢棄物,透過豐富腐植質也可幫工業廢棄物淨化除汙,潛能很大,簡直就
是「印鈔機」。不過,投資人問「出海口在哪裏? 」
阿仁說,政府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每公斤補助3元,上限是3萬元,如果成本能壓低到每
公斤1元,甚至還能再回饋農民,他預計用10年時間,取得有機堆肥廠認證,大量生產,
不僅是農業後盾,對台灣生態環境也有改善。終極目標就是像日本靜岡縣「大仁農場」,
致力「活化土壤」。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實際執行上,是阿仁帶著老婆小孩,日復一日地在果皮葉菜
中人工挑揀塑膠繩、貼在水果上的標籤等垃圾,而且怎樣也撿不乾淨,即使已經發酵為堆
肥後,還是夾雜其中。
阿仁租地時,地主台糖就告知土地已編訂工業區,不是永久使用,但他覺得不會太快,用
個10年應該沒問題,沒想到2018年橋頭科學院區開發定案,土地必須收回,同年因外銷中
國市場不順,全台鳳梨價格大跌、嚴重滯銷,阿仁與友人合作的有機鳳梨慘賠千萬,妻子
身體也出現問題。猝不及防的接連打擊,讓阿仁的農業夢瞬間驚醒,必須重回人間。
但在告別之前,阿仁還有最後一件差事要完成,就是要撿完垃圾。科學園區一動工,就是
整地鋪上水泥,垃圾滿地也沒差別。但阿仁認為,如果不撿完這些垃圾,這輩子就毀了,
再也站不起來,他沒有善待這塊土地。所以必須繼續把垃圾撿完,這是他對土地的承諾。
2019年10月11日結束工作,垃圾撿到最一天。
無米樂影像工作室提供導演顏蘭權花了8年時間,紀錄下阿仁與他的好友、樂天知命的棗
農楊安和的故事,完成《種土》紀錄片。顏蘭權在臭氣撲鼻的有機堆肥現場,看到阿仁在
烈日下、大雨中撿垃圾,讓她滿是敬佩與感動。
「看到最後阿仁失敗了、土地也被科學園區收走了,大家有一種集體的沮喪。」、「台灣
的農地現在就是這個狀態,而且很多人還沒有注意到,如果我在影片裡讓大家『鬆了這口
氣』,有可能你會比較自在地走出戲院,這個議題就少了一份關注。」、「我希望大家能
把那口沮喪的氣憋在心中——你越沮喪,就越會去找更多資料、去了解台灣的農地為什麼
會變成這樣,然後我們可以做什麼?」
2023年2月間,顏蘭權初剪出173分鐘版本首映,阿仁看了3分鐘,眼淚就滴下來,「整個
好像時空隧道,讓我忘記的事情都想起來了」時空不斷交錯下,讓他感覺到一種很神秘的
感覺,就像是村上春樹在講人的記憶的小說。那種交錯感很像他最後一年半很焦躁的心情
。
阿仁說,他在學生時就愛看電影,但不知道拍紀錄片電影這樣「硬篤(艱辛)」,「導演教
我一件事,就是去感受對方的感受」,這是他以前讀工程比較沒學到的,導演拍了兩千小
時的片段,不僅觀察農業,很注重當事者對人生、對事情的看法,也對比他和安和哥的家
庭,有細節跟層次,沒有凸顯自己的觀點,看完不會覺得無聊。
在確定結束時,阿仁要求自己一天要撿十個黑色大袋垃圾,預估一年半可撿完,顏導每次
都看他在做相同的事情,就跟阿仁講「薛西佛斯」的故事。
希臘神話中,薛西佛斯被天神處罰,每天要從山腳把石頭推到山頂,雙手放開,石頭沒滾
下去,處罰就結束,但石頭總是滾下來,明天薛西佛斯又要重來、日復一日。
「荒謬是人生的一部分,可能是絕大部分!」阿仁說想了想說,用一種比較幽默、比較荒
謬的角度去看,薛西佛斯的故事也是人的一生,都是在周而復始推石頭!他在電子業也有
同樣感受:每年要做新的產品,做完趕快賣出去,老闆問,今年春夏秋冬,Q1到Q4,你們
業績夠嗎?業績夠,鼓掌,業績不夠,檢討,也是周而復始推石頭。
在最後一年多收尾階段,因為老婆身體不舒服,阿仁都是一個人在農場,獨處的日子很長
候,除了思考很多事情,聽了很多線上課程,也常聽作家蔣勳唸《金剛經》,「頭殼有一
些打結的地方,就比較鬆一點,找到一些角度,讓自己知道人生要怎麼過,感受最深刻,
這是我人生最精彩的一部分!」
《壹蘋新聞網》問阿仁,這段農業路有何自我探討?是付學費的有意義學習?還是燒錢徒
勞一場?是不堪回首,還是瀟灑走一回?
「坦白說,大部分是孤獨與受苦,很妙的是,卻是我現在人生的養分!」
阿仁說,前期他自己獨資,後來租13甲時,找電子業的朋友集資5百萬,他個人大概花了4
,5百萬,但現在回想起來,這那5年半,讓他真的有去做一直想要做的事情,讓他的人生
真正完整,有做到一個程度,也有完整的結束,而且運氣很好,遇到顏蘭權導演,把這段
歷程記錄起來,他相信很多人在創業時,都有類似的歷程。他前期也是逐漸嘗試各種工具
提升產能,像是用怪手轉篩垃圾,確定科學園區定案,改回人工是減少成本。
出身科技業、投身農業的阿仁與老農安和哥都因遇到科學園區開發而遭收回土地,阿仁只
好又回到科技業,農業與科技業有可能取得折衷平衡嗎?
阿仁說,「這問題不好回答!」日本時代台灣大學在公館設校,附近有瑠公圳,一片都是
稻田,後來逐漸都填掉蓋房子,應該也沒有人想到是否應保留農業,這兩者之間有太多的
角度可以分析,農業很重要,但是那塊地離市中心實在是太近了,所以都市發展過程,農
業一定會被取代,這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
為提供平價住宅,1994年內政部就公告「 橋頭新市鎮 」(高雄新市鎮特定區主要計畫),
附帶規畫橋頭產業園區,阿仁說,當初他向台糖租地,台糖就說這裡不能種果樹、這地不
是農地喔,「好啦,這可能是十年後的事情了!」所以他還是做下去,沒想到2018年還是
定案了。
「這塊13甲土地,市場行情超過40億,但我們做出來的東西,鳳梨跟土加起來不夠幾百萬
,那很遺憾嘛,一定有人會說,那不要種鳳梨、不要種土啦,蓋10個工場,營收就40億了
,40億的土地做40億的生意也是剛好而已!」、「台大建校一百年了,現在是公館商圈一
坪土地3百萬,一棟老房子都是3千萬起跳。農業與科技業如何平衡?一百年後的人也未必
有感。但這部片的故事,可讓百年後子孫有個參考點。
回到科技業,阿仁說,現在又是周而復始,以前年輕時,電子業的工作壓力跟張力很強、
使命必達,現在他心境略有不同,跟客戶、跟同事處理專案時,比較會去思考更長遠,更
認真付出,但用比較輕鬆的方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讓大家把事情做好,心境有
更成熟一些。
若有機會,會再度投身農業嗎?阿仁說,百分之99.99應該是不會,因為有答應老婆,說
了就是要做得到。他很感謝老婆當時讓他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長達五年半,他
常向老婆說很感恩!
從農業回來科技業,阿仁最大的感受是:「農業怎會比一支手機還不重要?吃飽吃好是人
生最重要的事,這東西應該可以賣得很好、很貴,沒有手機你還是可以活到明天,沒飯吃
可能七天就受不了了。」做農業時才知道農業比科技業更困難,因為真的要看天吃飯,風
調雨順才能國泰民安,科技業把產品設計好,就可以複製,用生產線做一百顆、一百萬顆
,一億顆都很簡單,只要有人買就可以,農業可說是比電子業更困難。
阿仁說,農業不一樣,你要種一顆鳳梨、一百顆鳳梨、一千顆鳳梨,還是一百萬顆鳳梨,
技術門檻都不同,沒辦法複製,國外可以大面積機械化耕作,在台灣多是小農,就是更用
心照顧,在這塊土地乾淨培養農作物,台灣風土民情就是這樣,才能說出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