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位紅土之王Bjorn Borg也遇到相同問題,可以讀下面這篇關於Borg的文章,
Borg和Nadal有很多相似之處,一樣紅土打法出身,不是天生的草地好手,
靠著後天的努力彌補不足才能征服溫布頓。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Nadal在草地上的困境,紅土草地是兩種完全不同技術體系的場地,
更何況要在短時間內轉換和適應,過去有多少位紅土高手陣亡在草地球場上?
兩人在溫網第一週都是極度不穩定,可以說是紅土之王的宿命,
早些年Nadal能靠充沛的體能在法網後狂練草地維持競爭力,
這些年體能下滑、移位變慢,紅土上又有Djokovic的強力挑戰,
漫長的紅土賽季過後Nadal已經精疲力盡,接下來的草地賽季也變得力不從心,
越來越難充份適應草地,所以有人說明年法溫網多一週間隔,最大受益者是Nadal。
就算近年成績不佳,以一位紅土之王的角度來看他在溫網的成就─兩冠三亞,
也是相當耀眼的。
比揚‧博格和他的非典型草地霸業
在網球的辭典裡,心跳頻率只有每分鐘36次的博格就是天賦的同義詞。八年內的六個法
網冠軍對於這個為紅土而生的球員來說是順理成章手到擒來,而博格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
他的逆天而行,在於他對於溫布頓連綿五年的統治。
在自己九歲那年的夏天,博格從父親手裡接過了第一把網球拍,那是他父親在一次地區
乒乓球比賽裡得到的獎品。在酷愛運動的博格家,網球並不是第一運動,小博格當時的最
愛是風靡北歐的冰球,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職業冰球手,但偏偏在當時的瑞典,夏天沒有
地方可以打冰球。於是,博格用雙手握住了他的那把網球拍,用它練習起了冰球的揮杆動
作。這一揮,揮開了男子網球的一個新篇章……
在剛剛接觸網球運動的頭兩年裡,博格始終用他的兩隻手牢牢握緊球拍。兩年後,他的
正手變成了單手握拍,而在反手擊球時,左手卻已經再也離不開球拍的握柄。相比于傳統
的單手握拍的反手擊球,雙手反手在擊球時擊球點靠後,身體重心也隨之落後,這就造成
了球員無法在擊球之後迅速向前奔跑,沖向網前;同時,雙手反拍在切削的靈活性、隱蔽
性方面都遠遠不如單反,造成球員無法隨心所欲的隨球上網。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那
個發球上網打法的時代,博格雙手握拍的反手上旋擊球不僅是特立獨行,而且幾乎是絕無
僅有的。
獨特的擊球習慣造就了博格獨特的打法——留守底線。在遠離球網的一端,博格選擇用
他的跑動、耐心和穩健的上旋球與對手周旋,他甚至和自己的啟蒙教練說過:「我喜歡留
在底線,因為我覺得網前缺乏安全感。」
1972年,博格早已經成為了瑞典最優秀的青少年選手,當年的溫網上他一舉贏得少年組
男單冠軍,但是在目睹這個金髮少年的古怪打法之後,BBC的網球評論員約翰‧巴列特曾
說道:「這個少年有不錯的天賦,但他的打法在溫布頓難有作為。」巴列特的理由很容易
被接受——古典的草地打法要求東方式甚至大陸式的正手握拍,博格卻為了提拉上旋而選
擇了西方式握拍;博格不具備征服草地所必需的強力發球;還有,最重要的是,倔強的博
格壓根就不願意發展自己的網前技術,對於這一點,就連整個職業生涯都陪在博格身旁的
功勳教練萊納特‧伯格林也只能接受。
但在1976年,博格的法網兩連冠被義大利人帕納塔終結之後,驕傲的瑞典人似乎在突然
間覺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念頭讓他對於溫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在那個六
月的初夏,他提前兩周來到全英俱樂部,發瘋似的開始突擊訓練自己的發球和網前技術。
他似乎是想要證明,自己沒有不能做,只有不願做。兩周之後,博格成功了。這樣一個把
精准的發球、渾重的底線上旋和靈動的網前截擊融合於一身的網球精靈震懾住了所有對手
——博格帶著不失一盤的成績奪得了自己的第一個溫網冠軍。
然而在一個順利得異乎尋常的開頭之後,博格的草地之路開始出現荊棘。跑動、防守、
上旋、拉鋸……這些脫胎於紅土球場的戰術要素讓博格的網球體系裡存在了太多「被動」
的因數,這與強調主動出擊的草地網球背道而馳。先天的缺陷意味著博格需要在草地賽季
到來之後花費較多的精力去調整和適應,但偏偏,倔強的他從不願意在溫網之前參加任何
熱身賽事。於是在首次奪冠後的三年間,博格的每次溫網衛冕之旅總會在開局階段就顯得
驚心動魄——1977年,他在第二輪0:2落後的情況下連扳三盤才擊敗澳大利亞人艾德蒙德
森;1978年,他在1:2落後的情況下逆轉戰勝了一個名叫阿馬亞的美國小卒;而在1979年
的溫網第二輪,他又在第四盤的搶七局裡逃過了印度人阿姆利查吉的追殺,最終才在決勝
盤涉險過關。
曾在全英俱樂部與博格一同訓練的英國名將約翰‧羅伊德這樣回憶博格的溫網征途:「
他每天需要花上五到六個小時來適應草地球場,在開始備戰的前三四天裡,他的擊球總是
一塌糊塗。如果看到那種狀態,沒有人會相信博格有機會奪得溫網冠軍。在溫網開始後的
前幾輪裡,博格總是會顯得非常掙扎,那是擊敗他的最好時機。但是許多對手一旦看到球
網對面站著的是博格,心裡就已經開始發怵,這讓他們錯過了機會。」
即便是在度過了與草地球場的磨合期之後,博格的溫網冠軍之路仍不平坦。隨著輪次的
深入,他的對手變得越來越強。在那些身強力壯,深諳發球上網之道的頂尖高手面前,博
格的技術和打法往往占不到任何的優勢。在1976年之後的連續四次溫網衛冕戰中,博格有
三場決賽都經歷了五盤大戰。即便是在博格面前遭受著16戰全敗恥辱紀錄的美國人格魯萊
蒂斯,也在1977年的溫網半決賽裡把瑞典人拖進過長盤決勝。然而面對著最重要的輪次、
最強大的對手、最緊張的時刻,博格卻總能笑到最後。
當博格剛剛開始在國內嶄露頭角的時候,瑞典網球記者就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細節——當
其他小球員都會因為司線的爭議判罰而圍著主裁判喋喋不休的時候,博格從來都是一聲不
吭,默默走到場地另一頭準備下一分。從此,「冰人」的外號就被賦予了年輕的博格。用
曾在1973年的溫網上擊敗過博格的英國人羅傑‧泰勒的話來說,球場上的博格「不苟言笑
,就像是一個冷酷的維京人」。這種獨特的氣質反映的正是博格超強的專注力和心理素質
,而這份強大的心智力量最終成為了支撐博格草地王朝的重要基石。
1977年,博格在他的第一次溫網衛冕戰中遇到了74年溫網冠軍,美國人康納斯。這場決
賽進入了決勝的第五盤,博格以4:0領先,但康納斯很快把比分追成了4:4,並手握髮球
權。賽後博格回憶道:「如果他保住了接下來的那個發球局,我想勝利就是他的了。」但
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同樣以鬥志旺盛而著稱的康納斯卻先出現了動搖,他在小分15:0領
先時送出了一次致命的雙誤。敏銳的博格立刻察覺到機會,並且連追四分完成了決定性的
破發——終場比分6:4,博格在全英俱樂部衛冕成功。
1979年溫網決賽,博格的對手是美國發球重炮,左撇子拉斯科‧泰納。開賽階段,狀態
鼎盛的泰納用他強悍的一發完全打亂了博格的部署,前三盤,美國人以2:1領先。但是在
逆境之中,博格始終提醒自己:「他不可能全場比賽都保持這樣的發球狀態!」果然,從
第四盤開始,泰納的狀態慢慢下滑,博格以6:3和6:4連扳兩盤,超越弗雷德‧佩里,完
成溫網四連冠。
一年後的1980年,博格在決賽中遇到了最大的考驗。面對新崛起的發球上網天才麥肯羅
,博格在前三盤中2:1領先,但在第四盤中,他卻總共浪費了多達7個賽點,結果被對手
在搶七局中以18:16的比分後來居上,比賽進入第五盤。賽後當兩人回憶起這個被載入史
冊的搶七局時,麥肯羅說:「我想在經歷了這樣的打擊之後,他一定完了,我沒有理由會
輸掉這場比賽。」博格則說:「那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黑暗的時刻,我的感覺糟透了。」然
而,就在第五盤開始之後,博格神奇般的完成了心理調整。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忘記了第四
盤的打擊,重新投入比賽。決勝盤中他沒有讓麥肯羅得到任何破發點,相反卻在長盤進入
到第十四局時抓住了唯一的機會,用一次反手穿越完成破發,以8:6的局分拿下了決勝盤
以及他的連續第五個溫網冠軍!
在博格結束自己如同流星般璀璨和短暫的網球生涯之後,世界網球名人堂留下了這樣的
評價:「一位擁有極佳身體素質和耐久力的球員……偏好底線纏鬥,在漫長的拉鋸戰中不
知疲倦的送出抽擊,耐心的等待拖垮對手的那一刻。」ITF年鑒對於博格的記載是:「或
許是史上最優秀的底線型球員,不依靠發球上網打法但卻征服了草地,他改寫了網球教科
書。」
從博格拿起網球拍的那一刻起,上天賦予了這個孩子堅韌、專注、體能、速度、上旋,
還有那獨特的雙手擊球,他決定讓博格留在底線去開拓網球疆土,他甚至為博格準備了史
無前例的六座法網冠軍獎盃,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個倔強的瑞典人卻偏偏不滿足於此……
當博格最終帶著五個溫網冠軍、六個法網冠軍、連續三年完成法網溫網兩連冠的成就被載
入史冊時,網球世界終於留下了一段無法被複製的神話——逆天而行,天縱奇才!
在評價麥肯羅和博格這對偉大對手的時候,約翰‧羅伊德說:「麥肯羅是一個天生的草
地冠軍,而博格卻不是,這樣的經歷讓博格的成就顯得更加偉大。」
http://www.tennispie.com/column/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