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剛好在費版討論到費對大砲的接發球和費對big3的接發球,這讓我心中存在已久
的一個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或許有雜誌或網站已經有討論過,但可惜我沒看到(因為也很少看XD)
"接接發球"的能力。
一般網站或球評檢討一個選手時,都會關心 1.發球能力 2.接發球能力。而等級愈高的
選手,2.的要求會大於1.,而要更能主宰網壇,1.的水準又會被要求更高(Rafa,Djo皆
曾增加發球水準,讓球發得快,質量和旋轉,彈跳都要夠水準。Rafa在2010美網,Djo
在2011年,在發球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準)
但我覺得,發球動作不只包括發球,還包括發球完第一次接對方的接發球,一直到這個
動作完,才完成發球部分的動作,而進入到底線對抽。因為球員在發球完後,重心都不
太穩(右手持拍者,發球時跳起來用右手擊球後,當身體落地時,一般都左腳先著地,
,然後把重心退回到底線,然後再看要上網還是停在底線,但一般重心會不穩),如果
這時接發球者發動攻擊,一般發球者回球就會變差。
所以"接接發球"能力,我個人是定義在
1. 二發但沒ACE,對手回發更強的球時,發球者處理能力。
2. 一發但沒ACE,且對手回發球到界內,發球者處理球的能力。
3. 只定義在發球完的第一個擊球,此後擊球都算底線對抽。
當然你說你站在一區,接發球者扒到二區很邊的位置,你完全沒機會,那也真沒辦法了,
所以這是一個平均的數據。
那"接接發球"能力好,有什麼好處,為何我要討論他?
1. 彌補二發的不足,大家都知道,二發是很多球員的弱點
2. 彌補發球的弱點,很多頂尖選手發球都不是最強項
3. 把節奏從攻擊模式(對手想要) -> 底線對抽模式(發球者想要)
最後,給個標準"接接發球"頂尖的範例,這範例來自Rafael Nadal在2014年Miami對決
Raonic的影片: 請注意這發球並不是發得多好,Raonic其實也接得不錯了,推很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j0Cr704SU
(從8:52 - 8:57) 我想不出還有誰可以辦得到
(從9:21 - 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