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國際網壇驚爆打假球 連溫布頓公開賽也淪

作者: HysTakuya ([SoniDuke]HYS)   2016-01-20 00:20:09
看起來是用大數據分析出來的 而不是有什麼直接證據 所以先觀望吧
[轉]BuzzFeed 如何透過演算法,找出打假球網球選手
新聞網站 BuzzFeed 以善於挖掘眼球著稱,其新聞經常能炮製出很多話題。其中的奧秘在
於它是一家以數據為驅動的公司。現在這家網站又利用大數據做出了一篇有關頂級男子網
球選手打假球的深度報導。該網站的記者 John Templon 與 BBC 通過利用演算法,對 20
09 到 2015年 的 26000 場 ATP 與大滿貫頂級男子網球賽進行了分析,經過長達 15 個
月的艱苦調查後,他們得出了涉嫌打假球的場次和球員名單。不過文章並未披露具體球員
名字,但其中一個的重量級的消息是,其中有位是排名前 50 的男選手,目前正在澳網打
比賽。
Templon 首先跟體育彩券的調查員建立起一個測量指標—賽前賠率變化(收盤相對開盤)
超過 10 個百分點的賽事。然後對每位球員進行了 100 萬次的模擬運算來評估選手打假
球的置信度。最後在 26000 場比賽中找到了 39 位嫌疑人,其中有 15 位選手往往在下
重注的比賽當中經常會輸掉。有一位選手在 16 場下了重注的比賽中輸了 15 場。
儘管這種模式的匹配並不能證明球員打假球,但是正常情況下,每每有人下重注押某位球
員會輸時他總是會表現不佳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Templon 稱根據他的模擬結果,按照
彩券公司最初開出的賠率,這名選手預期會輸掉比賽的幾率應該不會超過 1/7500。文章
並沒有透露選手名字,但稱涉嫌打假球的球員是排名前 50 的選手之一,目前還正在澳網
公開賽打比賽。
BuzzFeedNews 在 Github 上共享了與 BBC 合作的這篇名為網壇騙局文章的調查方法、原
始數據以及演算法過程,其分析步驟大概是這樣的:
1、數據獲取。從 7 家彩券公司下載 2009年 至 2015年9月 間 26000 場 ATP、大滿貫比
賽的開盤賠率和收盤賠率。
2、數據準備。準備比賽賠率數據集,內容包括每家彩券公司為每場比賽開出的賠率,比
賽雙方選手、比賽結果、賠率變化情況等(將近 13 萬條記錄)。其中還根據賠率情況計
算了每位選手的獲勝幾率(對方賠率 /(對方賠率 + 選手賠率))。
3、賽事排除。將取消的比賽、開盤賠率高於或低於所有彩券公司賠率中位數 10%的賠率
排除在外,共剩下 25993 場比賽。
4、賠率變化計算。計算開盤和收盤賠率變化情況,如果選手 A 開盤勝率為 65%,收盤卻
變成 50%,則賠率變化為 15 個百分點。
5、選手選擇。選出賠率變化超過 10%的選手(有 11%的比賽出現這種情況)。10%這個數
據是跟彩券公司調查員討論後定下來的,超過這個數後彩券公司一般都會對賽事進行嚴格
調查。然後再選出輸掉超過 10 場這樣賠率變化大的比賽的選手。最後發現有 39 名選手
符合上述條件。
6、模擬。這一步用來估計每位選手比賽的結果的不可能程度。利用開盤時每位選手的獲
勝幾率來生成一連串的結果。每位選手要進行 100 萬次模擬運算。
7、顯著性檢驗。然後對每位選手的結果進行顯著性檢驗。最後發現有 4 位選手打假球的
可信度達到 95%。另 11 位選手儘管沒到達這種可信度,但輸球的幾率仍然低於 5%。
數據無疑可以幫助調查人員很多事情,尤其是利用演算法對數據進行大規模分析在新聞組
織中屬於很罕見的例子。但是光靠數據科學家或者分析師來做調查是會存在巨大風險的,
記者本人也需要對數據嫻熟,對瞭解事實嚴格要求。這種技術的配合應該是讓新聞故事符
合事實,而不是拼湊出數據來配合故事。
而這次的大數據還只是利用了賠率分析,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賽事轉播記錄的豐富
,將來每一位球員的一舉一動、表情神態可能都會被記錄下來,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
行動作分析、微表情分析,那時候數據能說明的東西也許會更多。
本文出處:36Kr
來源: https://share.inside.com.tw/posts/22826
作者: micbrimac (shark)   2016-01-20 00:33:00
除非有生命危險 不然想不到他們有打假球的理由
作者: pclemens (愛心哥三段)   2016-01-20 00:51:00
有誰呀
作者: rodhzy   2016-01-20 01:20:00
容易在下重注的比賽輸球不一定是防水啊可能只是心理素質不好關鍵時刻會軟手放水
作者: sleeeve (赴美留學的日子...)   2016-01-20 03:48:00
關鍵時刻軟手 這樣名單不就更明確了XD
作者: haoto (發飼料了)   2016-01-20 04:46:00
用賠率算輸球likelihood還需要跑模擬 這是在搞什麼鬼...垃圾媒體想紅還這樣出來害人 沒品到極點
作者: kshtainan (八極)   2016-01-20 05:45:00
先想到尼尼...
作者: stonerr (casey0614)   2016-01-20 06:22:00
感覺前十的選手不太可能放水 如果被查出來那代價太高了但是前五十名的確有可能靠這種方式賺外快 希望不要有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6-01-20 06:27:00
基本上 男子前四若有假球是腦袋壞掉 因為代言滿點但5名之後還真的都很難說...女子的話...從打球內容看起來大多數都像假球 所以很難判斷 (誤
作者: vancanucks (釣魚好好玩)   2016-01-20 06:48:00
女的真的一堆感覺超扯的 哈哈
作者: arjbt (安迪羅迪克先生)   2016-01-20 07:47:00
女網太多太瞎了 真的假的根本分不出來吧...
作者: grafan   2016-01-20 08:12:00
女網軟手多到都覺得無感了
作者: elvis30901 (adventure01)   2016-01-20 08:58:00
沒錢就是理由吧
作者: nixon (為人民幣服務)   2016-01-20 09:08:00
溫布頓不是錦標賽嗎 =.=
作者: charlen1105 (CHARLEN)   2016-01-20 09:55:00
看了buzzfeed的原文 除了大數據還有'a cache of leakLeaked docs from inside the sport-the fixing file
作者: Makaay (Bayern Munchen)   2016-01-20 10:06:00
推女網真假已經分辨不出來了XD
作者: micbrimac (shark)   2016-01-20 10:58:00
前四真的沒有理由 十名外的就有可能 畢竟謀生不易ATP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的獎金分配 為甚麼會導致前十跟十名外的差距這麼大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6-01-20 11:10:00
其實每項職業運動都是這樣 這沒甚麼好檢討 = =有本事拿下這麼多錢的人的確就是這麼少 這是現實也是個人實力
作者: XXPLUS (隨緣等新車)   2016-01-20 11:47:00
檢討?ATP又不是照排名發薪水的XD
作者: zack7301428 (噗)   2016-01-20 12:52:00
大滿貫冠軍的話應該不只男單吧
作者: HTML5 (起舞弄清影)   2016-01-20 13:01:00
winner takes all已經飽受選手詬病了 怎會不需檢討?世界實力第50強的足球員 可能是哪裡的明星中鋒 年領N百萬歐所得如此M型化 只會不利於這項運動發展
作者: XXPLUS (隨緣等新車)   2016-01-20 13:22:00
世界實力第50強的足球員是從哪來的?哪個機構可以這樣排名?團體賽是球團簽約付薪水,運作方式和個人賽運動差太多啦
作者: o0991758566 (洨馬力)   2016-01-20 13:24:00
人數差這麼多 本來就不公平
作者: XXPLUS (隨緣等新車)   2016-01-20 13:26:00
不然你想ATP該怎麼讓排名100的選手年收有第1名的百分之1?各大賽獎金由ATP全部沒收,年終按照每人排名依比例發放??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6-01-20 13:45:00
winner takes all 飽受誰詬病了 (疑惑)拿足球這種來類比更怪異...= =
作者: HTML5 (起舞弄清影)   2016-01-20 14:18:00
http://goo.gl/2RoCuS http://goo.gl/4YgDuqhttp://goo.gl/W2uMQ1 類比或許不完全適當 但網壇所得結構之畸形扼殺了很多選手出頭的機會 或許也間接造成近年的壟斷
作者: XXPLUS (隨緣等新車)   2016-01-20 14:30:00
出不了頭不是因為實力不夠嗎??還是說他們賺飽了就能出頭??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6-01-20 15:50:00
簡單講,應該調整獎金制度,讓比賽前四名之外的選手也能有適當的、體面的、有尊嚴的收入縮小排名之間的收入差距。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6-01-20 15:56:00
適當體面有尊嚴的收入是誰來定...又不是共產黨= =該算好的晉級階段性收入就是這樣 要贏多一點錢就是贏下更多場的比賽
作者: XXPLUS (隨緣等新車)   2016-01-20 16:04:00
多贏一場酬勞要多拿一坎,這樣才有拚的動力
作者: micbrimac (shark)   2016-01-20 23:23:00
納豆老費都有在批評 前幾輪賽事給的獎金太少這個社會被教育得好像共產主義是毒一樣 當別人要求公平的時候 就會有人拿共產主義來說這不對那不對大老遠搭飛機去比賽 贏了一場比賽卻連付機票錢都不夠這制度最好是沒問題啦
作者: XXPLUS (隨緣等新車)   2016-01-21 09:45:00
所以小型賽事算是嘉惠本土選手啊(交通成本較低)主要是資源被拿來墊高前幾名的獎金,那前幾輪自然比較少主辦單位也會算的,前幾名獎金不砍 那前幾輪酬勞當然不多你砍了前幾名獎金分配到前幾輪,就會變成明星大咖不來票房不好 贊助商覺得注目度太低不想砸錢 最後可能辦到虧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