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ing the Game to Gold 網球黃金年代的開端
WEDNESDAY, MAY 11, 2016 /by STEVE TIGNOR
原文:http://bit.ly/25b1MT6
在2006年5月15日這一天,分歧的網球世界取得了共識:Roger Federer和Rafael
Nadal之間的對抗醞釀了近兩年後,終於在羅馬的Foro Italico球場五小時的決賽中達到
最高峰。
更重要的是,球迷和媒體一致認同這樣對比鮮明的對決正是這項運動所需要的。
Borg和McEnroe、Evert和Navratilova、Sampras和Agassi,正是兩強相爭的拉据戰創
造了網球的巔峰時刻,如果這場目眩神迷的五盤大戰預言著什麼的話,或許是優雅瀟灑的
瑞士人和的狂野肆意西班牙人正將網球運動推向全新的黃金時代。
就這一次,預言中網球的樂觀前景精準地被實現,即使是十年之後,我們還活在那一
天費納共同開啟蓬勃發展的網球盛世中,但當時所預想不到的是兩人場外的情誼,和場上
的激烈競技水準一樣,為球迷奉獻出一段獨特又難以忘懷的標誌性十年。
***
「那一天我永生難忘,」回顧2006年的男單決賽,羅馬賽會總監兼球員經紀人
Sergio Palmieri用敬畏的聲音說道。「真正打動我的是這倆人給予彼此的尊重,決賽的
水準也相當不可思議。」
2006年羅馬決賽就像網球宇宙的大爆炸一樣,現在回過頭來看,再次感受整場比賽高
潮迭起的頂尖對決,這也是少數感受不到任何網球運動將勢微的悲觀時刻。
比賽在溫暖的艷陽天、Foro Italico歷史悠久的中央球場開打,事實上這裡沒太多的
空間能給Federer和Nadal移動,在這塊狹長的長方形場地裡,當兩人用上旋的衝擊力和快
速的滑步不斷逼退彼此,再加上僅僅幾呎之遙滿場的興奮義大利球迷們,都大大升溫了這
場世界級頂尖對決的激烈程度。
對Nadal來說,他運用了紅土所能用的優勢,或許有一些他無法用,他仍舊是一位青
少年,比起現在的他更青澀、敏捷和無畏無懼。那時的Rafa穿著螢光綠的無袖上衣、海盜
七分褲,留著及肩的長髮,總喜歡站在深遠的後場滿場瘋狂飛奔,也喜歡把每一球刷出渾
重上旋,伴著擊球的嘶吼聲,得分後再來記昇龍拳慶祝。
而網子的另一邊,Federer穿著全白的球衣,如果Nadal代表的是青春的無所畏懼和體
能網球的未來,那穿著傳統樣式球衣的Federer則完全相反,使用著單反、全場地大師、
優雅的揮拍動作、藝術般的手感,他代表著舊時代的風采,將古典網球的優雅和技巧完美
結合在現代網球的力量美學之中。
在Federer眾多出色的賽季中,2006年又猶為成功,取得了92勝5敗的戰績,參加的17
項賽事中晉級了16個決賽,拿了三座大滿貫金盃,他的成功證明了球風對網球的重要性,
完美無瑕的技術引領完美無缺的賽果。比起其他球員,Federer融合了美學主義與實用主
義,在他的球迷眼中,Federer火力全開的那幾小時是一場美的盛宴,也確實如此,泰晤
士報的運動專欄作家Simon Barnes在目睹了Federer奪下2004年溫網桂冠後寫道:「當
Federer打球時,他創造出一種奇異的錯覺,一種自然純粹的藝術,滿足了我們的觀球樂
趣。」
就在2006年5月,風格迥異的Federer和Nadal造就了一場緊繃高張力的羅馬決賽,不
只是一場屬於網球員之間的戰鬥,也是兩種網球哲學的較量。顯然要讓傳統的擁護者失望
了,Nadal對Federer已經取得4勝1負的領先,他那強而有力的左手重旋是對付古典主義單
反的致命武器,Nadal發現了Federer的弱點,就像在寶石上找到了瑕疵。因此Federer在
2006年吞下的5場敗仗中,有4場來自於Nadal之手。
「他不是把球打平、打快,」困惑的Federer在2004年首次輸給17歲的Nadal說道,「
而是帶有強烈的旋轉,球反彈的更高,這也是我今天無法突破的地方,我試著去它克服它
,但還是失敗了。」
接下來的兩年,Federer和眾多網球迷堅定地等待他掙脫出Nadal的魔爪之中。身為世
界第一,他將敗仗視為尋找破解之道的過程。2006年的4月,他又在蒙地卡羅決賽惜敗給
Nadal之後,Federer堅持他離解開這道Rafa謎題又更進一步了,然而他也承認還無法分析
出問題到底出在哪,「我也想回答為什麼這會發生,但下一次我會做改變,我必須打得更
有攻擊性。」Federer說。
三週後,Federer實踐了他的諾言,他上網高達84次贏得了其中64分,他不落下風地
用正拍壓制住Nadal的正拍,不斷用犀利的角度將對手逼到球線外圍,搶七用完美的7-0搶
下首盤。在決勝的第五盤,他一度以4-1領先,率先掌握到兩個賽末點。甚至在決勝盤搶七
中他也取得5-3的優勢。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之後,Nadal連下四分拿下了冠軍。
「我有過幾個賽末點,搶攻的時機過於急燥,我的確打出在紅土我所能打出的最佳表
現,但他的防守太好,讓你有所疑慮。」Federer說。
就是這種Federer對上其他球員所沒有的疑慮決定了比賽勝負,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Federer的正拍出現進攻過於急燥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年Nadal大部份的勝利都是以Federer
的正拍失誤做結的。
然而另一方面,Nadal對上Federer從沒有疑慮過,「你甚至不會稱它是策略,它是如
此簡單,」他在自傳寫道,「對我來說輕而易舉,但對他來說就非常難了。」
同等重要的還有Nadal面對比賽的心態,他是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利用Federer的超然
名聲對付他的對手,一部份要歸功於他的叔叔兼教練─Toni Nadal。
「Toni總是不忘提醒我Federer比我更有天賦,我也同意他的看法。」Nadal說。
Toni的話讓Rafa不必去評價自己優於或遜於Federer,而減去了比較的壓力。他說過
很多次,當他面對Federer時就是盡最大努力,跟其他年輕人所能做的一樣。即使在Nadal
擊敗了Federer好幾次後,他也沒丟掉謙遜的態度;加上他不斷堅持Federer是歷史最佳球
員,這或許是他的一種面對宿敵的有效舒壓方式。
在羅馬,Federer感受到比疑慮更強烈的東西,這是他第一次在和Nadal的比賽中發洩
出挫折情緖,比賽中他朝著球員包廂問道:「一切都好嗎,Toni?」是對著他的教練Tony
Roche?還是的經紀人Tony Godsick?都不是,Federer帶有諷刺意味地對Rafa教練質問,認
為Toni Nadal在比賽中違法給予指示。
「他今天的場外指導次數太多了,我當時抓到他這麼做。」Federer說。
比起這場冗長和激烈的比賽,兩人的賽後握手就顯得有點匆忙和冷淡了,之後
Federer稱Nadal的球風單調無趣,隔天Nadal如此回應:「即使是輸球,他也得學會展現
紳士的風度。」
而兩人是否就如此步入過往許多網球宿敵的後塵,變成不共載天的世仇?很多網球運
動的推動者希望如此,美聯社就在當年的法網寫道:「一點點的惡言相向或意見相佐是無
雅大雅、更不會讓電視收視率下跌的。」
在羅馬後Federer和Nadal雙雙退出隔週的漢堡,但兩人無可避免地在5月底巴塞隆納
舉辦的勞倫斯獎中同台,Federer贏得了年度最佳男運動員,Nadal則拿下了最佳新人獎,
兩人相互為彼此鼓掌,或許正是勝利的喜悅軟化了衝突,這個瞬間象徵著兩人在早期的不
和已經結束,也將兩人的對決帶入了全新的篇章。「我們同桌坐在西班牙王子兩旁,也沒
什麼大不了的。」Federer說。
在羅馬的五小時大戰後,雙方贏得了彼此的尊重,Nadal深知Federer的偉大,現在
Federer也明白Nadal會是他永遠的對手。
「如此的尊敬,」英國網球記者Chris Bowers在2014年這樣描寫費納,「正是因為謙
遜的態度,讓兩人發展出如此的友誼,如果沒有這樣廣闊的胸襟,也不會凸顯出過往幾對
宿敵大多存在著交惡的強烈對比。」
之後的三年間,兩人經歷了許多史詩戰役,Federer驚奇地發現他們的關係來到如此
高度。
「我很驚訝我們的關係變得這麼好,」Federer在2009年告訴The Sunday Times,「
我們有過很多激烈的對決,也可以說他是我生涯的最大絆腳石,對他而言我也是如此。但
我們幫助彼此變成更好的球員,這樣的對決也讓網球運動大大受益。」
在費納關係和緩後的幾年間,兩人攜手奉獻出一系列經典比賽。十年之後,兩人已
結下難以切斷的緣份,就像早幾個世代的Borg和McEnroe一樣。
羅馬二個月後的溫網決賽,Federer拿下當年對Nadal首勝。比起那次冷淡的賽後握手
,這次留給球迷最深刻的畫面則是展示獎盃時,兩人都微笑地為彼此獻上真摯的掌聲。
接下來的兩個夏天,他們攜手呈現更令球迷難忘的溫網決賽。2007年,Federer贏得
了光榮的五盤大戰,當他在草皮上大肆慶祝時,Nadal則在另一邊垂著頭眼裡泛著淚光。
2008年,Rafa會永遠忘卻掉那天的熱淚,他贏得了一場更精彩、更戲劇化的世紀之戰,在
網前,伴隨著球場無數的閃光燈,在即將降臨的夜色之中,兩人在網前握手並把頭埋在對
方肩上。
然而最經典的畫面則來自隔年一月的澳網, Nadal又一次在漫長而賞欣悅目的五盤大
戰中擊敗Federer,如果Federer曾在羅馬展現出一點挫折,在這裡才是真正的大爆發。「
It's killing me!」他試著發表亞軍感言卻還是不禁讓淚水決堤。
就在他暫離麥克風之後,Rafa走向了他並將手環抱在他的肩膀上,這一刻,連結兩人
的不只是肢體上的擁抱,更蘊含英雄惜英雄的心靈認同,這畫面也永存於球迷心中。
時光飛逝後的七年後,他們再也不是世界第一,兩年來也沒人能再拿下一座大滿貫,
而更年輕的對手Novak Djokovic則是近十年裡最強的統治者,Federer甚至差點連今年的
羅馬都參加不了,男子網壇的其他對決也逐漸削弱費納決的重要性和頻率。
然而一旦兩人再次隔網相對,在網球迷的眼中就像是史詩重現一樣,原因在於費納決
本身就具有神話般的色彩,從故事開頭一位年輕人對於長者的追逐和挑戰─而這位長者看
似無法超越,長久以來確實是如此。費納決代表著風格差異的碰撞─Federer的輕鬆寫意
對上Nadal的全力拼博。而在面對媒體時,Federer所散發的冠軍氣質和Nadal更貼近凡人的
特質都恰如其分的位在天平兩端。
費納是眾多對立特質和普世觀點的具象化─驕傲和堅忍、優雅和狂野、鬥牛士和蠻牛
─而Djokovic就很難找到如此明確的定位,不過也沒什麼關係,不論是傳奇球員亦或是網
球代言人的地位,Djokovic早已急起直追兩人的腳步。
羅馬決賽後十年光陰過去,球迷等待另一次費納決就有點像是70年代等待披頭四再次
合體一樣,即便科技會讓音樂變得更悅耳,但披頭四還是樂迷心中的初戀,青春和純真的
象徵。
對任何一位目睹這段黃金年代的球迷們來說,或任何一位重新愛上網球的老球迷來說
,Federer和Nadal都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他們是這一切的開端,他們聯手在羅馬紅土上
施展出的魔法,就像羅慕路斯和瑞摩斯*一般。不論世界排名,不論經歷過多少大起大落,
只要他們兩人一起走入同個賽場上,那種憾動人心的魔力就會永遠存在。即使屬於他們的
時代已結束,我們仍然相信著。
*(羅馬神話中被狼哺育長大的雙生子、羅馬市的奠基人)
翻譯水平如果太差請見諒,但這篇文真的寫得太棒了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