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13:52
【費德勒封王】「球在他面前會慢下來」!美作家讚嘆觀賽「猶如宗教體驗」
文|謝樹寬
瑞士網壇天王費德勒,星期天完成了稱霸溫布頓的壯舉。
八月就要滿36歲的費德勒,成了公開賽時代,奪得溫網男單冠軍年紀最大的球員。
美國作家華勒斯曾經形容,球在費德勒眼中「彷彿會慢下來」。如果從費德勒今年的表現來看,年齡的腳步,在他身上似乎也停了下來。
似乎觀眾屁股還沒坐熱,費德勒(Roger Federer)就直落三打敗了身體不適的西里奇(Marin Cilic),拿下了破紀錄的第八座的溫布頓男單冠軍頭銜(女單紀錄則是娜拉提諾娃保持的九座)。
和過去馬拉松式的五盤大賽相比,費德勒這次奪冠輕鬆寫意。八月將滿36歲,費德勒成了公開賽時代奪得溫布頓男單冠軍年紀最大的球員,同時也是繼1976年網壇傳奇人物伯格之後,第一位一盤未失「橫掃」對手的冠軍。
不過,就像賽跑不該用最後一圈定輸贏,費德勒近年來經歷了諸多不順。「經歷各種起起伏伏要重新力圖振作,並不是簡單的事。」費德勒從球場走向溫布頓攝影棚的走廊間,對採訪記者說道:「到頭來,你還是必須一直保持專注,我算做到了。」
近年來,隨著傷病和年歲漸長,費德勒在大滿貫賽場上仍然是耀眼的明星,但經常也是陪榜的明星。
不過2017年,情況好像又有不同,繼澳網之後,費德勒再次上演老將回春的神奇劇碼。
在「東山再起」、「寶刀未老」這類讚譽加身之前,回顧年輕時的費德勒,他曾經是網壇神一般難以撼動的人物。
幾年前因憂鬱症自殺震驚文壇的美國知名作家華勒斯(David Foster Wallace),早在11年前(!)就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對費德勒近乎個人崇拜的長篇報導。他讚嘆觀看費德勒打球「猶如一場宗教體驗」。
他斬釘截鐵地說:「對於費德勒的稱霸網壇,有三種有效的解釋。第一個解釋涉及了奧秘和形上學的說法,而且是我個人相信最接近事實的。」至於其他兩個解釋,則是「比較技術性而適合新聞報導的」。
在華勒斯筆下,費德勒是世間罕見的天生運動員,層次已達「可跳脫物理法則的約束」。他形容費德勒如籃球之神麥可喬丹,不僅可以彈升到非人的高度,而且停滯在空中的時間比萬有引力所允許的還多了一兩拍;或者如叱吒風雲的拳王阿里,他在擂台上幻影漂移,在揮擊一拳所需要的機械時間裡,連續刺出兩三拳落在對手身上。
華勒斯提到了在一場他痛宰了重砲手比歐克曼的賽後記者會的軼事,來佐證費德勒神蹟般的演出。跟費德勒交情不錯的比歐克曼,在溫布頓的準決賽慘遭費德勒修理之後說,他很高興自己能有「整座球館裡最好的位置」觀賞這個瑞士人「用最接近完美的方式打網球」。
比歐克曼在記者會現場還開玩笑問費德勒,比賽時,球在他眼前是否顯得超乎尋常的巨大,費德勒馬上應聲附和說,沒錯,球看起來「就像保齡球或籃球一樣」。
棒球迷對這類說法應該似曾相識,許多選手在進入打擊最佳狀態時,往往信誓旦旦說投手的來球「連縫線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或許是頂尖運動員實事在在的感受。比賽當下,他們並不會認為自己展現驚人的反應、協調性、或是速度,而是球在眼中變大、變慢、甚至定格,正等待他的痛擊。
華勒斯形容費德勒如半人半神的化身,他說:「就像阿里、喬丹、馬拉杜納、葛瑞茨基,他實質的存在感似乎比他所面對的對手更少、也更多。...看起來(我認為)他的身體應該既是血肉、也是光。」
經歷十多年後,星期天的比賽,費德勒又讓我們看到那道光。發球仍準確落在角落上(全場沒出現破發),防守滴水不漏,反手拍角度凌厲。我們似乎看到時間又慢了下來。這次他抵抗的物理律則,是時間帶來的老化。
參考資料:
Roger Federer as religious experience(New York Times)
Roger Federer wins record-breaking eighth Wimbledon titl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17int_federerwimble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