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看起來有些奇怪,因為有兩個問題想討論,所以標題才會分成兩部分。
尤其第一個問題,很久以前就有疑問了。
(一)
首先第一個想詢問的是,WTA巡迴賽的正賽會內籤選手排名,
有時會發生有些倒數幾位直接入選正賽的選手,
排名還比必須在前一周末就先從會外資格賽打起的選手,
正賽選手排名比會外賽選手還要更低的情況。
我舉例幾個比較高積分的巡迴賽來作例子,
先從剛結束的加拿大Rogers Cup蒙特婁站開始(Premier 5等級,冠軍積分900)。
正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806/MDS.pdf
請看籤表下方的資訊欄,LAST DIRECT ACCEPTANCE,亦即最後一位直接入選正賽選手,
是當周單打排名47名的Cirstea,Sorana。
但是再看資格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806/QS.pdf
會外賽1號種子:SUAREZ NAVARRO,當周排名27。
會外賽4號種子:FLIPKENS, Kirsten,當周排名45。
[本來還有2號種子:張帥(32名)及3號種子Vekic(44名),
因為蒙特婁舉辦資格賽時,他們還在華盛頓進行八強/四強賽程,所以只能棄權跳過]
如果張帥/Vekic沒有因為華盛頓的雨勢而耽誤賽程,有到蒙特婁參加會外賽的話,
那麼此站等於有4位打資格賽的選手,當周單打世界排名,
都還要比直接進入會內賽最後一位名額的Cirstea(47),排名還更高。
為何名次較低的選手可以直接進入會內賽(Cirtea本站並沒有拿外卡),
卻有4位當周排名更高的選手,卻得從會外賽開始打起?
之所以會有單打排名的用意,不就是依此標準來當作進入正賽的順序嗎?
那怎麼還會有排名較低,卻能比還要打資格賽的高排名選手,更優先進入正賽?
如果只有1位會外賽選手比會內賽選手排名還低,也許可以解讀為該選手較晚報名。
但是蒙特婁情況,難道同一站有四位較高排名選手,都比同一位會內賽選手還要晚報名?
再來看本周即將開賽的美國辛辛那提。(Premier 5等級,冠軍積分900)
正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1017/MDS.pdf
看LAST DIRECT ACCEPTANCE,是捷克籍Katerina Siniakova,
當周官網單打排名52名(此籤表寫42應為誤值)。
再來看資格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1017/QS.pdf
會外賽1號種子:CORNET(34名) 2號種子:SASNOVICH(36名) 3號種子:Vekic(37名)
4號種子:Giorgi(40名) 5號種子:VAN UYTVANCK(41名) 6號種子:謝淑薇(42名)
7號種子:Bencic(44名) 8號種子:Flipkens(47名) 9號種子:Kanepi(48名)
10號種子:PUTINTSEVA(50) 11號種子:Martic(51名)
上述11位會外賽選手,當周排名皆比最後一位直接入選正賽的Siniakova(52名)還高,
單打34~51名的選手共11人要參賽都得從會外賽打起,但是52名卻不用?
難道同時有11位(介於34~51名)選手,他們及教練團同時都發生延遲報名?
有經常看WTA或ATP巡迴賽的觀眾們,應該都能理解世界排名三十幾到五十左右的選手,
這些人若是參加WTA國際賽(冠軍積分280)或ATP250(冠軍積分250),
甚至WTA Premier(冠軍積分470)這些巡迴賽,
幾乎可說是能直接入選前八種子籤位了。但是本屆辛辛那提的情況,卻得從會外賽打起。
尤其像是34名,這排名如果參加年度四大滿貫賽(冠軍積分2000分),
只要在他之前的33位選手,有任意2位因傷勢或其它因素不參加,
34名就能直接排到大滿貫32號種子選手的籤表位置。
但是今年辛辛那提,如此名次卻連直接參加會內賽的資格都沒。
我們可再看看其他例子,今年3月的陽光雙冠賽事:
美國加州Indian Wells 及佛羅里達州Miami Open,這兩個WTA最高積分層級賽事。
(Premier Mandatory,冠軍積分1000,一年只有4站,相當於ATP MASTER 1000大師賽積分)
Indian Wells 正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609/MDS.pdf
最後一位直接進入正賽的是當周排名81的Martic,Petra(不是拿外卡進入)。
Indian Wells 會外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609/QS.pdf
從1號種子Kozlova(62名)到6號種子ARRUABARRENA(78名),
有6位資格賽選手,排名都比直接進正賽的最後一位排名-Martic還要高。
Miami Open 正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902/MDS.pdf
最後一位直接入選正賽的是當周排名87的Brady,Jennifer(同樣不是拿外卡)。
Miami Open 會外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902/QS.pdf
但是會外賽1號種子NICULESCU,Monica,當周排名71名,也比Brady還高。
Indian Wells(印地安威爾斯)及 Miami(邁阿密)這兩站賽事的情況,
再次印證某些會外賽選手排名比會內賽還要高。
再看2月舉辦的卡達公開賽(Qatar Total Open,屬於Premier5層級,冠軍積分900)
卡達正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1003/MDS.pdf
最後一位直接入選正賽的是當周排名56名的Mihaela Buzarnescu。
卡達會外賽籤表:
http://wtafiles.wtatennis.com/pdf/draws/2018/1003/QS.pdf
1號種子Bellis(48名),2號種子大阪直美(51名),3號種子VONDROUSOVA(54名),
此三位選手當周排名比直接進正賽Buzarnescu(56名)還要高,卻依然要打會外賽。
同樣的情況,在WTA其他巡迴賽也可看見,我只是挑選其中幾個高積分巡迴賽來作例子。
為何WTA這些巡迴賽的主辦單位,挑選直接進入會內賽的選手標準,
沒有完全依照籤表公布當周的選手排名來決定?
排名較低的選手可直接依照名次進會內賽,
但是同樣一站,排名較高的選手們卻必須打會外賽,來取得進入正賽的資格?
(再次強調那些相對較低排名選手能進入正賽,並不是主辦單位頒發給予外卡而進正賽)